武力压制下的武昌(第5/7页)
“你得出来!你说不熟悉军事,可那长毛贼中没一人读过兵书,他们不学无术,却把武昌给攻陷了。以明公之才,相信很快就会精通军事。你说全孝道,可自古以来,在国家非常时期,服丧期间也当从军。你是受了上谕的,有谁会来指责明公!这是本朝开基以来的大乱,要是退回上谕,反会玷污明公声名。还请明公三思!”郭崇焘眼里泛着泪花,敦促老师出山。
“请你们稍等一会儿。”曾国藩说罢,离席而去。
在场除郭崇焘外,还有曾国藩的弟弟国荃。他们都以为曾国藩是进里屋独自思考去了。曾国藩喜欢沉思默想,甚至可以说是有一种“反省癖”,想来这次是要思考更长时间了。但是出乎二人的意料,曾国藩很快就回来了。
“烧掉了。”曾国藩坐在椅子上。
“烧掉了!什么烧掉了?”郭崇焘问道。
“奏稿。”
“啊!”郭崇焘眼里闪出亮光。
曾国藩刚才说过,他已写好了拒绝圣命的奏稿。烧了奏稿,说明他已决心遵圣命。
“可不是容易的事啊!”曾国藩没头没脑地冒出这么一句话。
上谕中有“帮同办理”四字,这并不是辅佐巡抚或总督的意思,而是说具有和他们同等资格来办理事务的意思,曾国藩得到了特殊的上谕,不必说,肯定会拥有比地方官更大的权限。这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自始至终,曾国藩都面色苍白。
“处理好丧事后,就立即动身去长沙吧。”
接到上谕第四天,曾国藩离开了湘乡。又过了四天,他进入了长沙。
太平军离开后,湖南仍动荡不定。看到官军软弱无力,各地造反组织开始活跃。百姓战战兢兢,他们害怕的并非太平军,而是官军。
百姓十分痛恨官军,太平军士兵在湖南可以单独行动,而官军士兵就不能,因为说不定就会被人从背后一锄头敲碎脑壳。官军肆意奸淫掠夺,其中最恶劣的是“潮勇”,这是一支广东潮州的军队。他们是在广东征集起来的,送往广西的流氓地痞部队,没受过什么训练。太平军不拿居民任何东西,有时还帮居民割草,当然受人们欢迎。
曾国藩看来也像是政府大官,百姓没对他说出心里话,但曾国藩早已大体觉察出百姓的心情。
“带来了潮州军队,是大失败!”曾国藩会见巡抚时道。
“不是我们带来的,有人随便拉来的。你这人什么也不了解。”巡抚身旁一个幕僚答道。
“啊!”曾国藩看了看这人。这人亦伸出下巴,瞪着曾国藩。
“你的脸上露出一副死相啊!”那人道。
“哦,这家伙就是人们常议论的左宗棠吧!”曾国藩突然产生了这想法。他在湘乡就常听说郭崇焘湘阴同乡中有个名叫左宗棠的怪人,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准是这怪家伙。
在曾国藩到长沙那天,武昌城内发生了一件事。
几个太平军士兵闯进女馆,妇女们大声叫喊起来。男人不能进女馆,哪怕自己的妻子在里面也不准进去。大概是在湖南吸收的天地会的人,接受的教育还不够的缘故吧。随后赶来的太平军军官,当场将这几个士兵砍死,把首级悬在汉阳门上示众。太平军纪律一向十分严厉。
同一时刻,武昌郊外的清军,也严厉处决了一批士兵。由于违反军纪行为太多,如不严加处分,军队本身有崩溃的危险。潮勇品质最为恶劣。向荣决心要将这三百潮勇全部杀绝。实际上,这是一次屠杀。
《武昌纪事》中记载,潮勇沿途干尽坏事,他们掠夺财物,剥取行人衣服,奸淫妇女,闯进村庄,烧毁住房。寒冬季节,他们随意砍伐附近树木,“为害与贼相等”。这里所说的“贼”自然是指太平军,但事实上,太平军根本没有这等野蛮行为。潮勇品质本来就很坏。有了他们,很多情况下反而妨碍了官军作战。他们乱了军纪,得不到居民协助支持,反而遭到居民们的威胁,弄得清军不仅要打敌人,还要警惕居民。
“潮勇到姚氏祠堂集合!”向荣发出命令。
三百潮勇以为是换防,齐集在姚氏祠堂里。中国到处都有同姓人为共同祖先所造的祠堂。拥有祠堂的宗族并不限于名门望族,洪秀全的故乡花县就有洪氏祠堂,现在它已成为“洪秀全纪念馆”。洪氏家族并不很有势力,祠堂却相当大。大概是因为在祖先忌日,很多同族人要在一起聚会,所以要把地方弄得大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