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帝会到天地会(第4/7页)

“广西女盗李新妹,以二千余人劫迁江之北泗。”

史书记载,此事发生在道光三十年三月中旬,迁江在柳州、南宁之间的宾阳县东北,清水江流入红水河的入口处(红水河从此处开始称黔江),在桂平西约一百二三十公里。

“啊,你来啦!也行,你能写文章。”

李新妹已按上帝会的方式改组了母亲留给她的组织。连理文到根据地的第三天,给桂平上帝会送去了报告:李新妹袭用上帝会组织形式,但思想信仰工作没有起色;耶稣教虽受到鼓励,但缺乏传教人才;李新妹更需要的是宣传教义、热心从事改变宗教信仰活动的人,而非我这样的文书。

上帝会还处于极秘密状态,但已决定要把会员自己的全部财产上缴。财物放在“圣库”,衣食花费均由圣库开支。新妹模仿着建立了“天库”。那些一开始就跟随她的人,本就是无业游民,无房无产,他们靠分享缴获品生活,到现在也没什么东西可以缴纳给天库的。参加上帝会的人多少还有些家产,圣库自然顺利得多。当然,参加上帝会的人动机各不相同,有的出于信仰,有的则是走投无路。拿那些走投无路的人来说,他们缴不起租税,眼看全部财产要被没收,倒不如变卖后拿来做入会的代价,以换取像人一样的生活。

李新妹的错误在于,她的党徒是以“流寇”闻名的,他们并不把这里看作可以永久生活的地方,因此没人参加“天库”,这就势必要采取强制手段,甚至拿刀架在仅有一间破草房的农民脖子上,逼其缴纳财物。这等于抢劫,声誉日益下降,没有人主动来参加了。李新妹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不如快点造反,于是决定提前暴动。

“武器收集得怎么样?”她跟李群商量道。

李群是她堂兄,掌管天库。“差得远呢!”李群摇头,“不过有办法。”

“什么办法?”

“不要进攻大城镇,打小地方,把缴获品换成武器,然后再干大城镇。”

“什么地方下手好?”

“最好是可以把缴获品立即处理掉的地方,我觉得北泗可以。那儿靠河,可以立即上船。”

“北泗南边河里确实有官库。不过,那里有官兵呀!”

“听说北泗官兵最近要开到北边去。李沅发还在桂林南边呢。”

“这我听说过。据说提督们挨了儿皇帝训斥,十分焦急,不干掉李沅发,他们太丢面子了。连北泗看官库的军队也要调动吗?”

“这是可靠消息,不会错。”

“好,就这么决定!”不愧是一党头目,李新妹决断迅速。

“北泗官兵一调动,第三天就进攻北泗。”

军队出发三天,北泗有事,不可能马上返回。文武高官有的受斥责,有的被革职,起因都是李沅发占了新宁。不灭李沅发,大清帝国威严扫尽。政府明知地方上有小股造反军,却不能把有限的武力分散。无论如何也必须集中全力来对付拥有数万人的李沅发。时机对李新妹有利。最初,她计划攻打拥有五万人的宾阳,但人数和武器都不足,因此采纳李群的建议,改攻北泗官库。

果如所料,北泗官军大部分已向北移动,只留有八十名士兵。不过广西已动员团练去加强那里的警备力量。听到这个消息,李新妹冷冷道:“团练没什么。这些家伙会为保护官府仓库卖命吗?要是保护他们自己的村子,可能还会卖点力气吧。”

她说对了。当她进攻时,团练带头跑了。不是败逃,而是溜号。他们熟悉地理,知道该怎么逃。那些从桂林派驻在这儿的官兵,扔下武器,四处逃窜,最后都投降了李新妹。八十名官兵大多是年老病弱,都不中用。

“这不像是打仗呀!”连理文也参加了这次进攻。

确实不像打仗。黄昏夕暮,新妹军远远把北泗官库围住,以枪声为号,四面八方齐声呐喊。新妹的部队有些武器,但没使用的机会。

指挥冲锋队的一个小伙子在旁开玩笑:“我们靠喊的,今后要练习练习怎么喊了。剑术和洋枪起不了多大作用!”

“不会永远这样。这次骄傲,以后定要吃苦头!”李新妹道。

掠夺了官库,李新妹决定率队尽快撤退。两千人的队伍,不能像李沅发那样横冲直撞,只能采取游击战术。队伍分成五队,走不同路线,在约定地点集合。物资比预想的要多,李新妹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