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帝会到天地会(第2/7页)

统治阶层认为不好的消息,对造反者来说未必是坏消息。“老鞑妖头目死啦!”听到道光帝死去的消息,洪秀全高兴。称满族上层为“鞑妖”,早已成为上帝会的术语。连理文就在一旁。

“现在鞑妖头目是年轻人,我们绝不能疏忽大意!”洪秀全补充。

“李沅发将会是怎样的下场?”连理文问。

上帝会以耶稣教为结社理想和信念,它跟信仰阿弥陀净土和期待弥勒下凡的白莲教一向划清界限。不过,连理文在桂平逗留期间,亲身感到,上帝会在造反问题上,是同情李沅发的。一般会员都这样,但洪秀全看法更苛刻些。

“他不成。军纪松弛,虽是白莲教旗号,但军队却没有信仰。”

“把广西参将都打死了,势头还是很大呀!”

“得势时可以。可失了势将会怎样?恐怕只有崩溃。李沅发是否在设法保住目前这股势头呢?看来他好像根本没想出计策。”

“既然决心造反,想必还是有计策的,也许只因我们对军中情况不了解吧。”

“不,他军中的情况,我们很了解。我们派了人。”

“哦?”当时,李沅发部分造反军在离桂平不远的修仁一带,造反军想扩大兵员,当然来者不拒。上帝会探子要想进去了解内情非常简单。其实不派侦察员反倒奇怪。洪秀全已把观察力强的人派进了造反军,所以能不断接到报告。

“那是个可信的人。他说李沅发连阿弥陀净土、弥勒菩萨是怎么一回事都不知道。军中当然也不会举行任何宗教信仰仪式。这种集团靠什么来维持好不容易争得的势头呢?”洪秀全言外之意,上帝会是依靠坚定信仰结合起来的,势头会永远保持下去。

“要把大集团里的人心统一起来是很难的。信仰会有这么大力量吗?即使具有一样的信仰,也有人信得深,有人信得浅。”理文十分坦率。他的话里包含着一种担心:洪秀全是否过于夸大信仰的作用了?

“所谓大集团,你认为该是多少人?”洪秀全面露笑容。

“您这么问,我还真答不上来。”连理文只说了半截话。

“我认为是百万,不,是以百万为单位,大集团应是这样的。”

“百万!”要打天下,需要这么大的兵团。连理文早就从西玲那儿详细听说了他们的情况,他已觉察出他们正在筹划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改造社会。

“理文先生,”这一句叫得郑重其事,“有许多事我想跟你谈谈。我们在那座山上边走边谈。最近我派人去叫你。”洪秀全指着眼前的紫荆山。

三天后,有人到洗石庵向理文口头传了洪秀全的话,叫他一起去爬山。究竟要谈什么呢?约定的地点在古林社的一户农家,紫荆山脚。紫荆山山道虽窄,山却很深。

“据说老人们常走这条道,大概以前这道不会如此荒凉吧。”洪秀全道。

狭窄的山道弯弯曲曲,视野有限,走了好一会儿也没碰上个人。

“打什么时候起变得萧条的呢?”

“最近七八年吧。听说近两三年更加严重了。”

“主要受上海的影响吧。”

以广州为中心向长江流域运输物资,有好几条渠道,紫荆山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条。现在各渠道都衰落了。鸦片战争后缔结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上海已成为长江流域物资供给的基地。

“不仅是这个问题。人们越来越穷,已经没有购买货物的余力了。”

“为什么?”

“无事可做啊,前不久杨秀清还夸耀紫荆山是座宝山。”

杨秀清是上帝会的领导人之一,生在紫荆山。他五岁丧父,九岁丧母,由伯父抚养,在极度贫穷中长大,却一直夸耀紫荆山是座宝山。山里有许多适宜烧炭的坚硬树木,树越硬烧得越好。杨秀清和伯父以烧炭为生。他少年时,山里常有脚夫、商人路过,百姓靠给他们做向导挣点脚力钱。

山里有山贼,自称“绿林英雄”,其实并不怎么英雄。山贼往往同山中村民串通,他们不会抢雇用山里村民做向导的客人,这倒有点绿林英雄的“义气”。通过这种关系成立了一个组织,据说杨秀清长大后自己也当过脚夫,后来当上了这组织的联络人,后来又做了头领。这组织因他的力量日益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