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储位之争(第5/17页)

其实,对于太子李承乾患有脚疾,缺少君王之姿之事,也曾有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上奏时提到此事,称储君是未来君王,希望唐太宗能好好考虑一下,重立太子。唐太宗当时给他的答案是:“朕知道爱卿的意思,可虽然太子患有脚疾,却依然是嫡长子,有嫡长子,朕又怎能舍弃嫡长子而另立他人呢?”

由此可见,脚疾虽然有碍帝王形象,可唐太宗并未因此而有废太子的想法。可这脚疾有碍帝王形象却成了李承乾内心的暗疾,他将脚疾当成自己储君位不保的主要原因。从而敏感而嫉妒,嫉妒每一个弟弟,特别嫉妒他仪表堂堂,还被父皇宠爱的李泰。

嫉妒可以让人心泯灭。太子李承乾对弟弟李泰的嫉恨之火越烧越旺时,他决定派杀手杀了魏王李泰。

此次出手必定要是自己人。李承乾派出的是自己的亲信,东宫卫士纥干承基,却没想到,这纥干承基原本就是个胆小之人,对李承乾的忠诚也没达到可以为他死的地步,因而在连下手机会都没找到后,怂了。

其实也不能怪纥干承基,唐太宗既然已经意识到“诬告”魏王李泰的是太子的人,虽然放过太子一马,没追究到底,却并不代表他不提防太子李承乾,不提醒魏王李泰。

剑已出鞘,想收手也来不及了。已经被嫉恨折磨得生不如死的太子李承乾,索性要来个一不做二不休。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此次不冲着弟弟李泰了,直接冲父皇唐太宗而去。

第一百一十节 谋划政变

(3)

隋炀帝是怎么夺得储位,坐上皇位的?逼宫。唐太宗是怎么夺得储位,坐上皇位的?发动政变。他李承乾原本就是储君,连夺储君位都免了,可要坐上皇位,依然需要发动一次政变,然后再逼宫……

太子李承乾心一狠,在叔父李元昌的说服下,决定不再和李泰斗心眼,他没那么多心眼,也不想耽误时间,他要快刀斩乱麻,直接坐上皇位,看你李泰还怎么争储君位?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发动政变是需要有资本的,想当初,还是秦王的李世民之所以能发动政变,是他有很多忠诚的拥趸者,这些拥趸者,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武有尉迟恭、秦叔宝、程咬金等,可他李承乾的身边又有谁呢?

掰指头也算不出一个,不管是文的还是武的。

“唉!朝臣大将,有勇有谋者,能唯我使用的可是一个都没有啊!”李承乾在掰过指头后,叹气道。

李元昌轻轻一笑说:“郎君,虽然你的拥趸者不如你父皇当年,可也不是一个没有。”

“有吗?谁?”李承乾问。

“贺兰楚石的……老——丈——人!”李元昌说。“老丈人”是一字一句说出来的。

“你是说陈国公?”李承乾瞪大眼睛,他不敢相信,“是候……侯君集?”

李元昌点点头,细长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缝,颇为得意。李承乾刚刚还阴沉的脸,顿时放晴了。

“他……他真的可……可为我所用?”李承乾还是有些不相信,侯君集是他父皇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他父皇的亲信,会谋反吗?

李元昌再次点点头,神情也越发得意了。

“莫非……叔父和他……”

李承乾还没说完,李元昌便说:“正是!候公见郎君受到你父皇不公平待遇,很为郎君不平,想说服郎君逼宫,又怕郎君不愿意,于是让我先来打探打探……”

李承乾看着李元昌,不满地说:“叔父为何不早点儿说?如果早点儿说,让那候公去杀李泰,说不定我们已经成功了!”

“郎君此言差矣,”李元昌说,“即便李泰死了,若你父皇知道是你的主意,你觉得你的储君位还保得住吗?”

李承乾想了想,觉得李元昌说得有道理,也便点了点头。随后又喃喃道:“想不到候公也要背叛父皇!”

侯君集要谋反,李承乾确实没想到,虽然他从侯君集的女婿——在他东宫任职的贺兰楚石那里得知,侯君集因一些事情,对唐太宗有些不满,可这点不满,还不至于要谋反吧。

侯君集曾是当时还只是秦王的李世民的忠实追随者,由于他的祖辈既是关陇军贵族集团成员,他的骁勇善战又不逊色于尉迟恭、秦叔宝他们,因此一直颇受李世民器重。玄武门事变中,作为跟随李世民进入玄武门的随行者之一,政变胜利后,他所受封赏,仅仅次于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