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储位之争(第4/17页)
“用如此拙劣的谎言便想蒙骗朕!哼!”唐太宗冷冷道,“既然不说幕后指示者,那就拉下去砍了!”
其实,不用此人交代出谁指使的,唐太宗也已经猜测出。除了太子李承乾,还会有谁呢?
唐太宗很是难过。他没想到,自己当初在和哥哥李建成争储君位时所使用的招数,自己的儿子竟然也用上了。当初,他为了陷害哥哥李建成,收买了东宫郎将尔朱焕和东宫校尉桥公山,让他们诬告李建成谋反。而这次,东宫太子李承乾,竟然为了保住自己的储君位,诬告弟弟李泰。
“哼!你以为朕就这么好糊弄吗?”
通过此件事,唐太宗可谓对李承乾失望到极点,这种失望,既来自于他陷害弟弟李泰,还在于他用了这么拙劣的手段,这么容易拆穿的谎言,可见他连阴谋诡计都使不出来,也能看出,他背后没什么幕僚,更不可能有强大的支持者。
唐太宗猜测得没错,这确实是太子李承乾想陷害魏王李泰,找人假扮魏王府典签写的陷害密奏。而之所以用这么拙劣的手段,确实是他找不到更好的陷害手段,魏王府没有他的人,处于劣势中的他,也无法买通魏王府的人为他冒险。同时,他想当然的认为,虽然手段拙劣,以他对他的父皇——唐太宗的了解,他的父皇是个疑心很重的人,如果设计精巧,反而会被他看穿,说不定手段越拙劣,他的父皇越会当真。甚至他想当然地认为,即便他的父皇不会当真,也会不再像以前一样亲近弟弟李泰。
这就足够了,只要他的父皇,打消立李泰的想法就行了。
“即便父皇知道告状的人是假扮的,只要不把我们供出来,我们也是安全的。而所列恶行,不管父皇信不信,都会在他心里留下阴影的。”李承乾当时说。
“那我们就找一个死也不会供出我们的!”李元昌说。
“有这样的人吗?”李承乾问。
“只要愿意花银两,没有找不到的人。”李元昌说。
最后,他们找了一个身患重疾,没多少日子活,却有儿女父母需要养活的人,在给了那人不少财物后,那人同意了。
当然,那诬告者在被杖打时死了,而唐太宗也没再多加追究。不追究不是因为诬告者已死,而是他想起了当初他的父皇李渊在处理“杨文干事件”时的“息事宁人”。此次,他也决定这样,于是只将太子李承乾召来,对他进行了一番旁敲侧击。
唐太宗以为旁敲侧击可以让李承乾省悟。其实并非如此,阴谋没有得逞,太子李承乾当然很失望,幸好他的父皇虽然知道是他所为,却没再多加追究,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不过通过这件事,李承乾觉得,他们的父皇并非像他想象的那样宠爱李泰,不然怎么会“不了了之”呢?
唐太宗没想到,自己的“息事宁人”让李承乾胆子更大了。他再次找来叔父李元昌商量。
“郎君啊!”李元昌假装欲言又止。
“有什么事就快说!”李承乾很烦李元昌这点,没好气道。
“听说你们的父皇之所以有废你的想法,全是因那李泰在你父皇面前说你有脚疾,没有帝王之相……”
李元昌这话一出,李承乾便气愤地吼了一声:“我要杀了他!”
“患脚疾没有帝王之相”,这是太子李承乾最忌讳,也最令他痛苦的事。甚至可以说,他之后的一系列荒唐言行,无不与这脚疾有关。他无法接受自己走路一瘸一拐,更无法接受自己这个未来的帝王,一瘸一拐地登上金銮殿。然而,他又不甘心储王旁落,不甘心原本属于自己的天下,最后成了别人的,特别是自己那些可恶的弟弟。
凭什么同样生于帝王家,他们就仪表堂堂,没有任何残疾,而他一出生就注定是未来帝王,却成了一个瘸子?
这一点是李承乾最无法接受的,无数个夜晚,在他辗转反侧,睡不着时,就会回忆起那场导致他患上脚疾的摔倒。他记得,那次摔倒,就是和弟弟李泰一起奔跑时造成的。莫非自己的摔倒是弟弟李泰蓄谋已久的?是他陷害的?
这念头一起,李承乾对李泰就更恨了。
“你害我患脚疾,如今又说我患脚疾没有帝王相!”李承乾狠狠道,“既然你挖空心思想夺我的储君位吗?那我就让你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