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杨文干事件(第16/24页)
一时之间,李世民心花怒放……
(11)
李世民兴冲冲地回到房间,在将自己要去庆州捉拿杨文干的事和房玄龄、杜如晦交代过后,又提醒他们说,一定要留意仁智宫里发生的事。随后,他和长孙无忌、尉迟恭率一万兵马(侯君集留在了仁智宫,以免有其他事)向庆州赶去。前往庆州的路上,李世民表现得很亢奋,似乎自己的这次出征,就是被立为储君前的最后一仗。
“再回宫,我们应该可以搬去东宫了!”李世民难掩内心的激动,对长孙无忌说。
长孙无忌倒显得并没有那么高兴,甚至还有些忧心忡忡,还说此次出征应该把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带上,反正他们在仁智宫也做不了什么,总不见得皇上有事还和他们商量吧!
长孙无忌这么说是心里有担忧,他怕杨文干事件暴露,房玄龄和杜如晦又是文官,会出什么意外。
长孙无忌对皇上许诺给李世民的“平定杨文干后废太子,立李世民”并不是很相信。他觉得,依皇上遇事拖泥带水,瞻前顾后的性格,怎么可能轻易废太子呢?何况,此次的杨文干事件,他们策划得并不是滴水不漏。
当然,这些话他没在李世民面前说。
“无忌兄,别挂着一张脸。也不用替房、杜二人担心,他们虽然不容易得到父皇那边的消息,可那马三宝可以,一旦有什么情况,马三宝会给他们送信的!”李世民说,“而且还有侯君集,真有什么事,也能保护他们。”
“你和马三宝交代过了?”长孙无忌问。
李世民点点头,说他领命伐杨文干后,从正殿出来正好遇到了马三宝,于是便和他说了。说自己要去庆州平乱,让他有什么风吹草动,别忘了给房玄龄和杜如晦通个信。
长孙无忌放心了很多,但很快又有了另一种担心,担心尔朱焕和桥公山反悔,供出实情,那可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了。
长孙无忌担心的事,仁智宫里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在担心,因为他们听马三宝给他们吐露消息,说皇上已给长安的太子下了诏书,让他来仁智宫觐见。
马三宝并不完全清楚这件事是秦王李世民的阴谋,不过,对于此事,这两天来他细细一想,就有了和封德彝一样的感觉,觉得此事蹊跷,应该是一场有人设计的阴谋。谁会最想太子倒霉?最有可能的就是秦王李世民了。
不过,他不愿意相信这点。直到李世民去庆州平定杨文干谋反之前,那种掩饰不住的激动和兴奋,以及让他紧盯宫里,有什么事及时给房玄龄、杜如晦送信,让他隐隐觉得,杨文干事件必定和秦王,至少和秦王府有关。
于是,在得知皇上已下诏书,让太子李建成来仁智宫觐见时,不知此事是否对秦王重要的他,还是给房玄龄和杜如晦送了信。
房玄龄和杜如晦知道太子要来仁智宫,顿时觉察出了事情的严重。他们意识到,这是皇上想给太子一个解释机会。而太子若是知道,他东宫的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告发他,必定要和他们对质,这两人能否挺得住?能否坚持他们当初的口供?很难说。
“看来,这件事我们想得太简单了!”房玄龄后悔道。
“是呀!我们低估了陛下对太子的信任!”杜如晦说。
“你说,陛下突然派秦王去庆州,是不是故意的?”房玄龄说。他觉得,如果皇上让李世民去庆州是为了故意支开他,然后和太子见面,和尔朱焕、桥公山对质,那事情就更严重了,说明皇上已经怀疑李世民了。
“是呀,就怕是这样!”
杜如晦说完看着房玄龄,两个人会意,同时说出一个人名字:杨文干!
“这个人很关键,他不能活!”房玄龄说。
“对!他一定要死!必须死!”杜如晦说,“还有,我们必须尽快通知秦王!”
“还有……还有那两个人……”房玄龄说。
“让他们消失?”杜如晦做了个杀头的动作。
房玄龄摇头说:“不行,这样做太明显了,而且秦王要是知道了,也是不会同意的,秦王是什么性格?你应该清楚,这两个人有恩于他,如果处死的话,会伤很多人的心的。秦王,看重人心!”
杜如晦点了点头说:“那就只有一条路了,将他们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