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大战薛举(第4/16页)

莫名其妙,几千西秦将士的头颅便被唐军砍掉了。

“今天势头不好!”

一向相信天意的薛举,心里慌乱起来。这也是自他起兵以来,最让他有挫败感的一场战争。

“撤兵吧!”他下令道。

“撤兵?为什么要撤兵?打仗就要死人。”薛仁杲一脸横肉乱颤,冲父亲吼道。

薛仁杲上了战场从不计得失,即便是西秦军死了那么多人,只要他还活着,他都可以视而不见。薛举平时可以对儿子妥协,但关键时刻,帝王的霸气还是有的。他冷眼看着薛仁杲,眼神一凛。和儿子薛仁杲不同,薛举的凶狠不在脸上,而在眼神里。当面相凶狠的薛仁杲,遇到了眼神凶狠的父亲时,也会委顿下去,不再说什么。

“有时候,退也是进!”薛举收起他眼神中的凶狠,恢复正常表情道。

薛仁杲不说话,薛举下了撤向陇西的命令。

对秦王李世民的作战能力,薛举早有耳闻。泾州是唐军重地,在那里作战,唐军势必会以死相拼,且是在他们西秦军被动之下,因而,薛举不敢恋战。

陇西是西秦防守最牢固的地方。何况,薛举此举并非只是退让,而是想依托坚固防线,将李世民的唐军引进陇西,然后来个关门打狗。哪知,李世民根本不上当。

“不能再往前走了!”李世民在追到陇西境地时,突然停住了脚步。

“不走了?为什么不走了?薛举已经成了落水狗,眼下正是我们痛打的时候。”刘文静有些不解,“此时不擒薛举,更待何时?”

李世民摇摇头说:“陇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可前去冒险!”

刘文静瞟了李世民一眼,很是不屑,心想,这二郎做了秦王,胆子倒小起来了,越来越像他父亲,瞻前顾后的。此时,我们的将士大胜薛举,气势还在,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倒畏缩不前起来?

刘文静那毫不掩饰的表情,李世民全都看在了眼里。他耐心解释道:“此次出征,是想一举擒获薛举的,但从薛举的举动来看,他是想引我们过去。我们万万不可上当。在没有十分把握之前,还是撤回去,再做打算吧!”

刘文静虽然心有不快,却也知道李世民的性格,既然决定了,肯定不会改变,只好悻悻然地随着李世民撤退。

李世民不会想到,他的这一撤兵,让一直以来都很自信的薛举,对自身产生了怀疑,那一直想称霸天下的心,竟然产生了畏惧。

薛举退回陇西,等的就是李世民率唐军入他的“瓮”,然后报惨败之仇,可李世民竟然在追到陇坻时,折转了回去。

“早听说这秦王能掐会算,莫非他已知我的打算?”

薛举在得知李世民没有追来,且已撤兵后,震惊不已。有谁会在大胜之后不仅不追,反而撤兵?定是对我万分了解,不然不会这么做。连我的儿子,薛仁杲都不知我退回陇西的真正目的。他是怎么知道的?

薛举越想越害怕,甚至冥冥之中觉得自己会败给李世民,不敢再出击了。

“古时有投降的天子吗?”一日,薛举突然问了黄门侍郎褚亮这样一句话。

薛举问出此话时,连他都大吃一惊。什么意思?难道自己想投降?投降谁?投降李唐吗?不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吗?为什么只是输了一场,竟然有了投降念头?

褚亮并不知薛举问此话背后的意思,随口说道:“自古以来就有,那南粤的赵佗曾投降汉朝;蜀汉后主刘禅也曾投降曹魏;萧琮……”

褚亮的话还没有说完,卫尉卿郝瑗便打断了他的话说:“陛下,胜败乃兵家常事,怎么能因一两场仗打败就有了亡国想法呢?”

薛举一听,顿时变了脸色,有种当着众人面,被人扒光了衣服的感觉。虽然他也懊悔自己心生投降之意,却更恨郝瑗不顾忌他的面子,当面戳穿。

那刻的薛举,恨不得一刀结果了郝瑗。

褚亮这才知道,薛举这么问是因与李世民的那场败仗,顿时也变了脸色。薛举毕竟老辣,脸色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故作镇定,哈哈大笑道:“朕岂能为一场败仗而想到亡国呢?朕只是想试探试探你们而已!”

为了让戏演得更逼真,薛举不仅没有砍了郝瑗,还郑重其事地奖励了他,并当即让他做了自己的谋臣;而那褚亮则因自己那句无心之言,被薛举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