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大战薛举(第3/16页)

“是!李密手下是有很多猛将,不过又怎样呢?二郎你也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些人里,最得民心的是谁?是夏王窦建德。”长孙无忌说,“此人对李唐的威胁最大,我认为,最先解决掉的应该是他!”

长孙无忌很少激动,可和李世民为此事争得太久,也有些急了,大鼻孔里发出呼哧呼哧的声响,像在拉风箱。

“窦建德得民心没错,可窦建德是这些人里,最没有野心的一个人,对我们没有威胁!”李世民也有些急了,脸和脖子都变成了绛红色。

谁也说服不了谁,谁都说得有道理,到底听谁的呢?

两个人争累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决定听李靖的建议(他们本想听刘文静的,无奈碍于李密与刘文静的关系,怕意见不客观,也便作罢)。

李靖不知李世民急召他来秦王府为何事,刚开始有些忐忑,匆匆赶来才知道是为先打谁而争论,哭笑不得。

“药师兄快来快来,给我们做个决判!”李世民把李靖按在椅子上说。

李靖一来,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便各抒己见。他也只是默默听着,见他们说完了,这才说了一个他们两个都没想到的名字:薛举。

“他?为什么?”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同时问。

李靖用他一贯的清冷语调说,薛举最近气势高涨,若论实力又稍逊于李密和窦建德,最适合拿来“杀鸡骇猴”,还说打赢建国第一仗对唐朝廷和唐百姓都是一种鼓舞。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想,确实如此,再加上他们的意见不统一,也就认同了这种看法。于是,在李渊问起时,李世民便脱口而出:薛举。

“大郎?你认同二郎的意见吗?”李渊又问了一句。

“儿臣和二郎的看法一样!”李建成说。李建成有些垂头丧气,不为别的,只因李世民率先说出了这个答案。

果然,李渊不易觉察地叹了口气,为太子李建成没能提出有新意的见解,跟着李世民人云亦云而失望。

“那就按二郎说的来吧!”李渊说。

就这样,公元617年12月,唐高祖李渊派秦王李世民领兵攻打西秦。

(2)

能割据一方者,没有弱者;不老谋深算,又岂能做得了强者?

在长安的李渊和两个儿子商议攻打西秦,夺陇西时。秦州的薛举和两个儿子也在商议,怎么攻打长安。他们没有李渊父子那么纠结,不会为攻打谁而犯难,他们一门心思只想攻占长安。

“有唐就没有西秦,有西秦就没有唐!”薛举对两个儿子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我们必须先于他们下手!”

薛举说起李渊和长安来,是带着恨意的,像是李渊父子抢了本该属于他的长安似的。

从他嘴里抢走的食物,他怎么可能不夺回来?

“怎么吃进去的,就怎么给我吐回来!”这句话在薛举的心里,已经藏得快馊了。

“先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薛仁杲一脸横肉,冷着脸说,“这是他们的军事重地。”

不容置疑,这是薛仁杲说话的方式,不管对谁,都像是在发号施令,包括对他那皇帝父亲也是如此。薛仁杲一脸横肉,长相凶狠,从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父亲薛举的英武和帅气。对于这个长子,薛举虽然也有诸多不满,却很欣赏他的军事才能和作战能力。因此,薛仁杲虽然语气不好,让薛举有失皇帝颜面,却也因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忽略了儿子对他的不敬。

在薛举父子谋划攻打泾州的时候,唐军已经开始行动,以李世民为统帅,刘文静、刘弘基、殷开山、李安远等八路总管为副统帅的四千兵马,向西秦都城秦州进发。中途,他们得知薛举父子正率兵准备攻打泾州,李世民和八路总管大惊失色。

自然,薛举父子的这一举动,出乎他们意料。

“想不到薛举父子行动如此之快!”李安远说。

“去泾州!”李世民一脸严肃,没有丝毫犹豫,“必须赶在他们之前到达泾州!”

唐军及时改变路线,经过几日不眠不休,总算到了泾州,且赶在了薛举父子之前;没一日,西秦军也到了。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与其他人交战,薛举父子英勇无敌,战无不胜,可遇到李世民,西秦军如同点炮遇到了下雨天,全哑了。两军交战没有多长时间,西秦军就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相反,那唐军则是越战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