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The Gray Zone 灰色地带(第13/13页)

  • [17] 莫迪凯·查伊姆·兰科斯基(Mordechai Chaim Rumkowski, 1877.2.27—1944.8.28):波兰犹太人。二战中被纳粹任命为罗兹(波兰第二大城市)犹太人隔离区的领导人。

  • [18] 《缓刑时刻》(Moments of Reprieve),《纽约书评》,1986年。——原注

  • [19] 大卫之盾:犹太教标志,由两个等边三角形交叉重叠组成的六芒星形。

  • [20] 利茨曼恩将军(Karl Litzmann, 1850.1.22—1936.5.28):德国步兵将军,在罗兹战役中战胜俄国军队,被人称为“布札希尼之狮”。

  • [21] 曼彻斯特:英格兰西北部工业城市,在18和19世纪发展成为英国棉纺工业中心。

  • [22] 比耶拉: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比耶拉省的一个镇。

  • [23] 反宗教改革:也称为“天主教改革”或“天主教复兴”,指1500年至1648年期间,罗马天主教会对宗教改革的对应运动。

  • [24] 邓南遮(Gabriele D’Annunzio, 1863.3.12—1938.3.1):亦译为丹农雪乌,意大利著名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初春》、《新歌》、《阿尔奇奥内》、《玫瑰三部曲》等。他同时也是著名的法西斯分子,是墨索里尼的主要支持者之一。

  • [25] 弥赛亚:宗教术语,意指受上帝指派,来拯救世人的救主。

  • [26] 托马斯·曼(Thomas Mann, 1875.6.6—1955.8.12):德国作家。代表作有《魔山》、《马里奥与魔术师》,1929年以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27] 汉斯·比博(Hans Biebow, 1902.12.18—1947.4.24):罗兹犹太人隔离区管理委员会主席。

  • [28] 一报还一报:莎士比亚的喜剧,又名《恶有恶报》(梁实秋译)。

  • [29] 摘自《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 [30] 原文为“过份”,疑为“过分”。——@心情复杂的颖小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