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各国设计简史(之一)(第15/42页)

方便轮椅通行的可拉出型踏板,已成为美国公共汽车的标准配置。

位于密歇根州的『功能住家』公司(Functional Homes, Inc. St. Joseph, MI)设计的方便轮椅人士的厕所。

总部设在芝加哥的斯奈德罗事务所(Studio Snaidero, Chicago)的全设计厨房,令轮椅人士亦可享受烹调之乐趣。

为轮椅人士提供方便的升降板设施,也方便了带孩子出门的妈妈。

美国休斯敦珍·H.卡尔德维尔小学(JeanHine Caldwell Elementry School, Houston)的学生洗手区设计:水池悬空设置方便轮椅通行,并装有感应水龙头。

韩国三星集团设计的推拉型门把手,曾获2013年全设计特别大奖,设计师是Kim Jae-Hoon。

美国教授马克·哈里森(Marc Harrison, 1936—1998)是“全设计”的奠基人。他在11岁的时候因事故造成脑部重伤,在恢复期他要重新锻炼自己的一系列功能,比如行走、说话等等。康复之后,这段经历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决心通过工业产品设计来体现为所有人的设计,也就是全设计。

哈里森于1958年在普拉特学院(Pratt Institute)获得艺术学士学位,之后在著名的克朗布鲁克艺术学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获得硕士学位,毕业之后他在纽约市成为一个自由职业的工业设计师,并且在罗得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简称RISD)教授产品设计,是该校建筑和设计部的主要人物。他在设计教育中强调通过人文科学(liberal arts,也就是我们国内经常叫作文科的学科课程)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修养,他认为必须突出强调人文、理论,才能够培养出好的设计师来。这一点和大部分院校仅仅注重技巧的训练显然不同,也是他本人在克朗布鲁克艺术学院得到的最大收获。

他在罗得岛设计学院期间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了“全设计”这个概念。在当时,设计界已经认识到设计的目的,应该是能够为尽量多的普通民众使用,而不仅仅是一小部分人。这个原则没有错,但当时所谓的普通民众,是指普通的健康人,生理功能健全的正常人。而老年人、残 疾人在当时是没有适合自己使用的产品的,更遑论建筑、公共设施了。哈里森根据自己的理解,改进了对设计目的的提法,原来的提法是“设计为所有的人”(design for all the people),他改成“设计为所有能力水平的人”(design for people of all abilities),在字面上这个改动似乎不大,而在实际含义上区别就大了。“所有能力水平”,也就包括能力衰弱的老年人、能力不足的儿童、能力缺失的残疾人,这个提法是一个概念的突破,基于这个概念,形成了“全设计”观,因此说,哈里森是提倡“全设计”的第一人。

哈里森把这个概念与罗得岛设计学院的教学结合起来,同时,为了将此概念推广到设计实践中去,他也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咨询事务所——马克·哈里森设计事务所(Marc Harrison Associates)。

哈里森应用“全设计”概念完成的最出名的设计是叫作“Cuisinart”的厨用食品加工器(the Cuisinart food processor),他加大了食品加工器的按钮,使之容易使用;设计了比较大、容易抓握的手柄,并且设计了非常容易阅读的面板。他在设计中考虑到残疾人,特别是关节有残疾的,或弱视人士的使用。这个新设计非常成功,得到社会广泛的好评,销售业绩也相当好。

哈里森还提出了“全厨房”(the universal Kitchen)的概念,这是他晚年时在罗得岛设计学院推出的学生参与的设计项目。这个项目是在“全设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参与的学生对各种残疾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记录了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在厨房工作的时间消耗情况,再根据分析、调查的结果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厨房,所有的空间、设备都达到“使用者亲和”型(user-friendly model)。最后完成了一个完全能够为残疾人提供很好的工作环境的厨房。在展出这个项目的时候,哈里森刚刚去世。美国国家设计博物馆的库帕-修维特画廊(the 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Museum)在他去世之后举办了全设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