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当代汽车设计(第7/36页)

在美国也有设计师探索相对紧凑一些的设计,比如著名设计师雷蒙德·罗维就为斯坦贝克公司(Studebaker)设计过被称为“子弹头”(the bullet-nose)的“星光”(the Starlight, 1953),但是他的设计并没有能够影响美国汽车设计主流的奢华路线。

同一时期,欧洲的豪车设计却走了一条比较稳妥、紧凑的路线,奢华却不夸张。比较典型的有1951年奔驰的300、英国1959年的捷豹MKIX(Jaguar MKIX)、宾利1952年的“大陆”R型车(Bentley R-type Continental, 1952)、1953年阿斯顿-马丁的DR2/4、1956年捷克塔特拉603、1954年奔驰的300 Sl等等。

捷豹MKIX车型比较紧凑。

门前车道上停一辆别克『道路王者』,是战后美国杂志封面上经常出现的画面。

从飞机外形获得灵感的别克『勒·萨伯尔』(Le Sabre)概念车。

意大利的兰西亚『佛雷米纳』,亦受到『前冲』风潮影响,但远没有那么夸张。

阿斯顿-马丁的『原子』概念车。

劳斯莱斯『银云』。

罗维和他设计的斯坦贝克『星光』车。

日产『总统』。

露天汽车影院是战后一段时期内美国民众文化生活一大亮点。

(二)战后汽车开发中的几个重要品种

1.概念车

“概念车”(Concept car),又称“展示车”(Show car)或“原型车”(Prototype),通常用于在车展上展出,收集潜在消费者的反映,以便为本身投入量产,或为其他将要投入量产的车种提供设计依据。通用公司设计部主任哈利·厄尔最早提出这一概念,他在1939年设计了圆滑流线型的别克(Buick)Y-Job,是全球第一款概念车。

虽然“概念车”通常并不直接进入量产阶段,但随着战后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汽车的更新换代变得频繁,“概念车”也在1950年代开始广泛为车厂使用,探索新的设计的可能性。

无论在功能方面,还是在外形设计方面,“概念车”通常都比较极端。例如有些车会采用非传统的、非常昂贵的材料,有些车采用鸥翼式车门,甚至设计成3轮或5轮的特异形状,等等,所以大多数概念车最后并没有真正投产。

但也有少部分概念车经过在行车安全、成本控制、符合相关法规等方面的逐步改进,亦可能最终投入量产,通用公司的凯迪拉克16概念车就属于这种情况。比较著名的概念车有:

别克的Y-Job(Buick Y-Job),由著名GM设计师哈利·厄尔在1938年设计,影响了以后很多别克车型的设计。

阿斯顿-马丁的“原子”(Aston Martin Atom),是由英国设计师克劳德·希尔(Claude Hill)在1939年设计的,其概念后来被应用到该车厂生产的赛车上,阿斯顿-马丁的运动型车DB1就是在“原子”概念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通用汽车公司1951年推出的别克“勒·萨伯尔”(Le Sabre),可算是1950年代最重要的概念车之一,设计师是哈利·厄尔。该车引入了一些从飞机外形上获得的设计灵感 例如环绕式挡风玻璃和尾翼等,并率先采用了12伏电子系统(之前的汽车为6伏),后来在汽车行业得到广泛运用。

通用公司的雪佛兰“沃尔特”(Chevrolet Volt),是第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概念车,是波普·波尼菲斯(Bob Boniface, 1966— )设计的,该车于2007年首次在北美国际车展上亮相,并于2011年正式投产。

阿尔法-罗密欧车厂的概念车“蝙蝠”(Alfa Romeo BAT)共分三个车型,其中,蝙蝠5型在1935年推出,蝙蝠7型在1954年推出,蝙蝠9型在1955年推出,根据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由佛朗哥·斯凯荣内(Franco Scaglione, 1916—1993)进行设计,其风阻系数达到0.19,即便以今日的标准来衡量,也是相当成功的。

福特公司在1958年推出的“核子”概念车(Ford Nucleon),该车是一个模型,并没有装入内燃引擎,而是设想在车的后部安装一个小型核反应器为汽车提供核动力,这无疑是一个相当超前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