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消费时代的设计(第26/47页)
拉尔夫·纳德尔是一位美国律师、政治活动家。有感于因为美国汽车设计忽视安全而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比例, 经过数年的调查研究,在1965年出版了《任何速度都不安全:美国汽车设计埋下的危险》这本著作。书中揭露了美国汽车制造商们为了市场,将造型设计放在第一位,而置安全于不顾。特别针对通用汽车公司的轿跑车“科维特”(the Sporty Corvair, 1960—1963)设计为案例,通过大量的数据证明此车的设计缺陷导致翻车。他在书中指责通用公司的这款汽车是“20世纪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不负责行为”。
纳德尔的著作和一系列有关讲座,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并导致美国国会组成特别委员会着手调查,迫使汽车产业不得不将其巨大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对汽车设计安全性的关注上。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对汽车制造商的投资决策、研究方向以及技术独立性施加影响,严格规定汽车公司必须用足够的预算进行设计上有关安全的研究和应用,而不能够像以前一样仅仅关注外形。1966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新的安全管理机构——全美高速公路和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随之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汽车和交通安全的标准及法规。美国国会于1966年9月颁布了《国家交通及机动车安全法》。该法规定,汽车制造商若发现投放市场的汽车由于设计或制造方面的原因存在缺陷,不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并有可能导致安全及环保问题,必须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该产品存在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及改善措施等,并提出召回申请,经批准后对在用车辆进行改造,进行免费修理,以消除事故隐患。厂家还有义务让用户及时了解有关情况。这就是人们今天已经熟知并已在许多发达国家推行的所谓“汽车召回制度”。纳德尔的这本书,对于汽车设计,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拉尔夫·纳德尔向卡特总统说明他的调查报告。
《寂静的春天》作者、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尔逊1963年在肯尼迪总统的科学顾问委员会上发言,要求政府制定新的政策保护人民健康和环境。
1988年,阿尔文·托夫勒接受国际知名媒体人依祖·阿伯拉哈米(Izzy Abrahami, 1930—2013)的电台采访。
1970年,未来主义作家阿尔文·托夫勒的著作《未来的冲击》问世,这本讨论美国未来政治和社会制度的鸿篇巨制,在国际间引起强烈反响,被译成50多种文字,成为社会科学文献中被引用最多的著作之一,“未来的冲击”(Futureshock)也成了英语世界中一个新创的流行词语。之后他再出版两本著作,分别是《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 , 1980)、《权力的转移:21世纪边缘上的知识、财富和暴行》(Powershift: Knowledge, Wealth and Violence at the Edge of the 21st Century , 1990),构成未来学三部曲。在《未来的冲击》这本著作中,他提出在社会的剧变下,短暂性的信息不断袭扰人类的感觉,新奇性的事物不断撞击人类的认知能力,而多样化的选择则不断搅乱人类的判断能力。信息爆炸、新事物的冲击、多样化选择三者接踵而至,当人类无法适应这三者合并造成的变动刺激时,会导致未来的冲击,引发社会、政治、行为的混乱。如果人类能够计划性地去发展全面和谐的社会,则不仅可以避免许多西方国家已经经历过的危机,并有助于克服许多未来冲击的危机。
除了上述几本重要的批判性著作之外,英国经济学家恩斯特·舒马什(Ernst Friedrich "Fritz" Schumacher, 1911—1977)的《小则美:需要注意的经济学研究》(Small Is Beautiful: A Study of Economics As If People Mattered )也是一本对于设计界影响很大的重要著作。本书以作者的老师利奥波德·科尔(Leopold Kohr, 1909—1994)说过的一句名言“小则美”点题,虽然是讲经济学,但其核心则是说明简单、合适的技术对社会发展更为有利。这个概念的提出,对抗着当时西方世界流行的“大就是好”的流行概念,对消费时代贪大、求奢的风气是一个棒喝。这本书到2000年再出新版,表明它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