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萌起(第21/46页)
1919年4月1日,包豪斯在魏玛正式开学。德文的全名称是“Des Staatliches Bauhaus”,中文译名为“国立包豪斯”。校名是格罗皮乌斯确定的,“包豪斯”这个词是他创造的,其中“包”(bau)是德文“建筑”的意思,“豪斯”(haus)是德文“房子”的意思。他自己后来解释,这个“房子”是指新设计体系。
格罗皮乌斯在1919年《不知名的建筑师展》(Exhibition of Unknown Architects )的前言中曾经提到,他要创造一个手工艺人的行会,内中没有阶级分野,没有高低之分,没有那种艺术家和匠人之间的傲慢壁垒,是一个平等的协会。意指“包豪斯”既是建筑的,也是中世纪型的行业协会(Bauhütte)的意思。
包豪斯成立的时候,发表了由格罗皮乌斯亲自起草的《包豪斯宣言》,“宣言”的全文如下:
“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且和所有工艺技术人员合作才能达到自救的目的。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栋建筑是各种艺术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们的作品才能灌注进建筑的精神,以免流为‘沙龙艺术’。
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应该转向应用艺术。
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且超出个人意志的那个珍贵瞬间,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师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不可缺乏的。真正的创造想象力的源泉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不存在使得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起自大障碍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 让我们创造出一栋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结合成为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的殿堂,并且用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将它耸立在云霞高处,变成一种新的信念的鲜明标志。”
开办包豪斯的时候,格罗皮乌斯的政治立场鲜明并且“左”倾,具有战后德国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的革命态度。对于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他的态度是矛盾的,虽然在不少场合,特别是向魏玛政府解释包豪斯的合理性时,他对大工业生产表示重视和支持,但是,在他的内心却依然有大战留下的对于机械的阴影,这使得他对于机器和大工业化生产抱着明显怀疑态度。1919年,他在莱比锡的一次讲演中强烈谴责对于机器的崇拜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性。并在另一次讲话中提到: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任务是消灭商业主义的罪恶,创立为人民设计建筑的积极精神。
格罗皮乌斯在早期虽然有比较强烈的“左”倾色彩,但是在包豪斯的教育上,他则一直坚持非政治性。他能够把个人的思想立场与学校的教育结构、教育体系分开,对于教育而言,是很重要的。他在1920年6月给朋友的信中提到:“我想在这里建立一个非政治的社区(Community)。”明确了包豪斯的非政治性基础。
对于格罗皮乌斯来讲,包豪斯是一个微型理想社会的试验,因此虽然学院初办时困难重重:缺乏经费、教学的基本设备严重匮乏、没有基本的生活设施(没有宿舍,连暖气都没有);不仅经常遭到社会上右翼力量对学校的指责,还要面对原来美术学院的留用人员认为新学校反对绘画传统、不进行传统的美术教育的指控。但格罗皮乌斯却依然在整个教学安排和学校建制之中,贯穿这种社会试验的思想。比如他批准学生可以在学校的董事会中占有两个席位,参与讨论学院的问题;他要求学生组成一个学生会联盟组织,把学生团结起来,互相帮助,组织各种活动,内容从举办讲座到星期六的郊游等等,尽量使学生参与学校的决策,以达到民主化的目的。
格罗皮乌斯撰写的包豪斯的成立宣言。
格罗皮乌斯设计的1922年包豪斯课程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