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萌起(第2/46页)
总体而言,“现代主义”是一场席卷意识形态各个方面的运动,其内涵相当丰富。一方面,时间跨度相当长,从20世纪初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还持续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另一方面,包含范围极其广泛,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几乎意识形态的所有范畴,在每个不同的领域,它都有特别的内容和观念。“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风格,实质上是一个意识形态的定义,其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都非常典型和鲜明,是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因此,要对现代主义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做一个全面的讨论,就不是本书所能完成的了。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和讨论现代主义在建筑和其他设计领域方面的影响和发展,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探讨现代主义的特征和意识形态内容。所有西方国家,可以说无一例外地都受到现代主义设计的深刻影响。
开始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从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世界,1940年代、1950年代以后,完全改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改变了艺术、文学和其他各门人文科学的面貌。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则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和了解着手,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现代主义的精神和意义。
现代主义建筑、现代设计是20世纪初在欧美发生的最重要的设计运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初期的欧洲,以德国、俄国一些建筑师为主的先驱人物,为寻找代表新时代的形式,为在设计中引入民主主义的精神,甚至为奠定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打下基础,开始了设计观念、设计风格和形式、建筑材料、建筑方式等各个方面的探索,在1930年代中期以后取得惊人的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大量欧洲的设计家流亡到美国,从而把欧洲的现代主义与美国丰裕的具体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使这场运动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战后造成“国际主义”风格的高潮。这场运动一直持续到1970年代,遍及世界各地,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无论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都是空前的。人类四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还没有哪一个设计运动及其风格能有如此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基于对这个设计风格的反应,又产生了当代的许许多多新的设计运动,产生出形形色色的新风格、新流派,因而,真正了解现代主义,才能真正认识现代主义以后的各种风格的发展、各种流派的产生。
现代设计包含了几个重要的特征:民主主义(democracy)、精英主义(elitism)和理想主义(idealism),其中理想主义在现代设计初期带有突出的乌托邦思潮的色彩。
现代设计是对长期以来在设计中占垄断地位的为权贵服务的一个重大反动。以往的设计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诸如王公贵族、富裕阶层、教会,或者国家部门。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 Studley Forrest Hughes, 1938—2012)在他编导的纪录片《新的震撼》(the Shock of the New, PBS)中所说的“穷人无设计”,指的就是这个状况。而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则提出为大众服务的宗旨。一些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驱,以改变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劳动大众提供基本的设计服务为己任。与此同时,他们当中也有不少人(比如勒·柯布西耶)希望通过设计来建立一个较好的社会,建立良好的社区,期盼能通过设计来改变社会状况,利用设计来达到改良的目的,而避免流血的社会革命。这种想法具有浓厚的民主主义特色,但同时也显然是乌托邦式的,充满了小资产阶级的理想主义特色。
在其主观意愿上,现代主义是反对长期以来服务于少数权贵的精英主义的。但是,由于这个运动的发动者是一小批精英知识分子,他们处在时代大变革的高潮中,处在共产主义运动、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法西斯主义大起大落的动荡时刻,希冀通过设计改变劳苦大众的困苦,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正义。他们的设计探索具有非常强烈的知识分子理想主义成分和乌托邦主义的成分,也成为“拯救众生”的另外一种精英主义,一种虽然不是为精英服务的,但是强调精英领导的新精英主义,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到了1960年代、1970年代以后,开始被新一代的青年怀疑,其貌似高尚的理想主义和乌托邦色彩被质疑,其垄断性的、近乎独裁的单调风格被挑战,种种新的设计风格,晚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都是这些挑战的演绎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