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现代设计的前奏:“工艺美术”与“新艺术”运动(第21/44页)

随着中心大都市的崛起和工业技术的迅速提高,那种理想主义的对于大自然和中世纪的崇尚逐渐消退。到了1920年代,美国设计师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更多地转向对机器时代的现代化,以及对于民族身份定位的追求,很自然地,“工艺美术”运动在美国也走到了终点。

源起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除了对美国造成重大影响之外,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斯堪的纳维亚五国,拥有悠久的手工艺传统,特别是木家具和室内设计具有很高的水平。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明确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反对烦琐装饰,都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传统观念非常接近,何况这个地区原本就有很丰富的哥特传统,因此,在英国的影响之下,这几个国 家中的瑞典、芬兰、丹麦和挪威都出现了类似的设计活动,成立了各种各样的设计机构,取得了一定成绩。

综观“工艺美术”运动,在一派维多利亚矫饰风气之中,这些设计先驱能够从中世纪的淳朴风格汲取养分,学古而不复古,从大自然中以及其他文明中借鉴和提炼装饰构思,创造出有声有色的新设计风格来,的确是难能可贵的探索。强调手工艺的重要,强调中世纪行会的兄弟精神,都是非常特殊的,因此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高潮之中,表现出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出世感,也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怀。

“工艺美术”运动的缺点或者说先天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使它不太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因为过于强调装饰,所以增加了产品的费用,这种风格的设计也就无法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对于矫饰风格的厌恶,对于大工业化的恐惧,是这个时期知识分子中非常典型的心态。英国人在19世纪中期开始的“工艺美术”运动探索,其实代表了整整一代欧洲知识分子的感受。然而,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当时能够真正认识到工业化之不可逆转的知识分子虽然为数不多,但他们的探索和实践,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不久,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深刻影响下,欧洲大陆掀起了一场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试验程度更加深刻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

(七)克里斯多夫·德莱赛

苏格兰设计师克里斯多夫·德莱赛(Christopher Dresser, 1834—1904),被认为是在19世纪下半叶的设计改革运动中出现的第一位工业设计师。他在设计家居产品的时候,很注意发挥工业化制造业的长处。他是一位多产的设计师,为英国、法国、美国多个厂家设计过种类繁多的产品,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植物学家和作家。

德莱赛不同风格的设计作品。

德莱赛1880年设计的银质盖碗和瓢。

德莱赛1881年设计的镀银面包架。

德莱赛1880年设计的『波浪』果盘(Wave Bowl, 1880)。

1834年,德莱赛出生于格拉斯哥,他从13岁开始在位于伦敦的由政府开设的设计学校学习。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了当时一批设计改革的领军人物,诸如理查德·里德格雷夫、亨利·科尔、欧文·琼斯(Owen Jones, 1809—1874),以及马修·迪格比·怀安特(Sir. Matthew Digby Wyatt, 1820—1877)等人关于设计改革运动的辩论。此外,通过阅读,他也深受建筑师、设计师奥古斯都·普金和欧文·琼斯的影响。如何对待当时已经屈居在机械化之下的传统工艺,也成为德莱赛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德莱赛的设计,特别是他设计的金属制品,相当清晰地表现出减少主义的趋向,采用了比较现代的几何形态,这些特征都对40年后包豪斯的金工车间产品留下深刻影响。虽然德莱赛也和他的同代人一样,存在一些偏颇的道德理念,偏爱“诚实”的设计,对日本手工艺情有独钟,然而,和那些同代人不同的是:对他而言,追溯手工操作的传统从来不是主要的追求,他更看重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材料,设计何种产品,如何在设计上达到柏拉图式的完美,同时要适应工业化的制作过程。德莱赛的设计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风格流派,他设计的产品中,既有维多利亚风格,也有工艺美术风格,还有“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