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近卫军的谢幕,1980~1987(第19/27页)
在1986年秋之前,政治局中的普通成员对军费开支、对外援助和其他秘密预算项目的真实数字并不知情。这些数字是惊人的。除国防开支占苏联预算的40%以外,苏联还支撑着中欧的各个盟国和其他许多扈从国。当政治局成员得知光是援助越南每年就要“花费”400亿卢布时,他们非常吃惊。其他扈从国也便宜不了多少:古巴250亿卢布,叙利亚60亿卢布,等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人给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送去了大量的军用设备,包括一线的坦克、飞机和导弹,而这些设备从来没有付过钱。
苏联预算感受到了677亿卢布的国防开支所带来的压力(占预算的16.4%)。但是在1985年给机器制造业的现代化另外投入2000亿卢布和硬通货的决定中,预算承受的损失可以说更大。这笔投资有必要,但不可能很快就有回报。与此同时,从酒类销售中带来的收入下降了,而最后一个主要的收入来源——石油出口,也在持续减少,因为石油价格从长期的高位一路跌到1986年4月的每桶12美元,而且还在跌。到1987年,苏联除了收税和涨价外,已经没有别的增加收入的方法。1986年10月30日,戈尔巴乔夫说,财政危机“已经扼住了我们的喉咙”。然而他拒绝提高消费品价格并削减国家的食品补贴以平衡预算。六个月后,政治局得知,如果不进行价格改革,到1999年的时候,光是这些补贴就会达到1000亿卢布。然而,尽管有不计其数的讨论、准备和草案,价格改革从来没有进行过。零星采取的一些措施只会使财政危机雪上加霜。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要敷衍拖延,原因到现在还不清楚。现在清楚的只是,他和政治局的其他成员连起码的宏观经济学的认识都没有。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戈尔巴乔夫意识到,如果大幅提高价格将会在社会上引起混乱并削弱他在国内的地位。
由于经济和财政方面境况惨淡,即便是在政治局的保守派眼中,缓和与收缩也是迫切而必要的选择。苏联再也玩不起外交上的小花招了。葛罗米柯是力主立即改善与西方各国关系的那些人当中的一员。1987年2月,葛罗米柯和利加乔夫开始直言不讳地支持与美国达成“零点方案”协议,消除所有中程导弹。
1987年2月,戈尔巴乔夫准备开始对罗纳德·里根发起第三轮和平攻势。在接下来的华盛顿峰会之前,他提出苏联方面将不对等地削减更多的武器。意大利总理朱利奥·安德烈奥蒂(Giulio Andreotti)在当月月底与戈尔巴乔夫的会晤中,赞扬了这位苏联领导人“大胆”同意拆除瞄准欧洲的中程导弹。安德烈奥蒂接着又鼓动戈尔巴乔夫“再迈出一小步”,单方面削减苏联的短程导弹。在他看来,“这一勇敢的举措”会破坏美国在西欧部署短程导弹的计划。戈尔巴乔夫和谢瓦尔德纳泽在4月份接见乔治·舒尔茨的时候,按照政治局已经做出的决定,接受了里根关于中程弹道导弹的“零点方案”建议。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戈尔巴乔夫和谢瓦尔德纳泽告诉舒尔茨说,苏联还将承诺削减自己的新式短程导弹SS-23(“奥卡”)。这意味着苏联要拆除它的许多专门瞄准西欧的导弹。这是意义极其重大的一小步,越过了在政治局之外赞成缓和的共识的界线。军方目瞪口呆。他们对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浪费苏联在战略上的有利条件感到不满。就像是为了证明这种看法一样,舒尔茨笑纳了苏联的让步后,并没有做出任何表示便回去了。然而,阿赫罗梅耶夫却囿于他个人对戈尔巴乔夫的忠诚,与军方的其他人一道,指责谢瓦尔德纳泽讨好美国人。
戈尔巴乔夫很快就找到了机会,消除军方对自己的政策可能存在的抵触情绪。1987年5月,年轻的西德飞行员马蒂亚斯·鲁斯特(Matthias Rust),驾驶一架运动飞机从芬兰进入苏联,并降落在红场上。这起古怪的“鲁斯特事件”让戈尔巴乔夫逮到了把柄,从国防部部长谢尔盖·索科洛夫元帅开始,解除了大部分老将的职务。鲁斯特在克格勃的卢比扬卡(Lubianka)监狱关了几个月后,不声不响地得到特赦。那位苏联领导人亲自挑选了一位新的国防部部长——参加过二战的老兵德米特里·亚佐夫(Dmitry Yazov)。他曾经担任过远东军区司令,在高级将领中缺乏号召力或权威。在欧洲常规武器问题上,戈尔巴乔夫开始倡导“透明与真诚”,承认苏联拥有巨大的优势,有27000辆坦克和将近350万士兵。同时,苏联军队也开始采取新的军事原则。华约也照搬苏联的样子,在1987年7月采用了新的军事原则。威廉·奥多姆认为,该项新政策取代了旧有的对欧洲战争的看法。不仅如此,它还在意识形态和心理上动摇了苏联在中欧的军事存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