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的衰退与苏联的扩张,1973~ 1979(第21/27页)
近来的研究表明,安德罗波夫的基本看法,即说阿明即将背叛,其实是来自一些极其含糊暧昧的证据。这位克格勃首脑似乎扮演了他在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危机中曾经扮演过的角色,也就是用真真假假的情报让勃列日涅夫坚定干涉的决心。12月8日,安德罗波夫和乌斯季诺夫告诉勃列日涅夫,美国有可能在阿富汗部署短程导弹,这些导弹可能是针对苏联在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的军事设施的。乌斯季诺夫建议,利用阿明多次提出的让苏联出兵的请求,派几个师进入阿富汗,确保顺利接管。而且原来的打算是,在新政权建立后就立即撤出这些部队。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对于缓和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的担心,本来还有可能再次否决赞成干涉的意见。但这一次,无论是勃列日涅夫还是葛罗米柯,都没有反对。1979年秋,缓和似乎正在跌入最低谷。勃列日涅夫与卡特的峰会所产生的少量善意已消失殆尽。在几位民主党参议员的怂恿下,白宫发了一个假警报,说有一个旅的苏军在古巴——这完全是一个捏造的罪名。此举加剧了莫斯科的怀疑:华盛顿有人决定向苏联发起全面挑战了。
使天平向赞成干涉的一方倾斜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北约决定在西欧部署新一代战略核武器“潘兴”导弹和巡航导弹。这项在12月12日的北约外交和国防部长布鲁塞尔特别会议上正式做出的决定,苏联分析家们在若干天前就提前估计到了。它给了乌斯季诺夫和安德罗波夫的看法以令人信服的理由——他们在12月8日与勃列日涅夫一起参加的会议上强调:阿富汗问题是不断恶化的战略形势的一部分,美国的短程导弹也有可能部署在阿富汗。
苏联的高级将领是最后一群竭力反对计划中的武装干涉的人。在12月10日有关阿富汗问题的政治局会议之前,总参谋部的首脑尼古拉·奥加尔科夫(Nikolai Ogarkov)元帅,在非正式的交流中向勃列日涅夫和“三驾马车”表达了自己及其同僚的保留意见。他列举了苏军在不熟悉的、困难的条件下将会遇到的种种危险,并提醒各位政治领导人:对美国人在该地区的敌对行动的担忧是假想的。与奥加尔科夫元帅关系紧张的乌斯季诺夫,没有讨论前者担心的问题,而是要他住口并服从领导。几分钟后,奥加尔科夫在政治局会议上试图再次警告入侵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会使东方整个伊斯兰世界一致起来反对我们,并使自己在全世界遭受政治损失”。安德罗波夫打断他说:“集中谈军事上的事情!制定政策的事交给我们,交给党和列昂尼德·伊里奇!”当天,政治局没有达成决议。两天后的12月12日,安德罗波夫、乌斯季诺夫和葛罗米柯得知了北约要在欧洲部署“潘兴”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决定。这时政治局批准了乌斯季诺夫和安德罗波夫的计划:政变和武装干涉双管齐下,以“拯救”阿富汗。极度虚弱但看得出很激动的勃列日涅夫,在干涉的决议上签了字。
苏军在入侵中暴露无遗的无能,吹落了莫斯科的官方遮羞布——它说实际上是喀布尔政府请求苏联保护他们的。对此,克格勃的笨拙也难辞其咎。一开始,苏联特工试图毒死阿明,但当投毒没有奏效的时候,突击队便猛攻阿明的宫殿,造成大量伤亡。美国和国际社会对于此次血腥政变的猛烈回击,导致了超级大国缓和的整座大厦的倒塌。有证据表明,勃列日涅夫本人当时接受了华盛顿拆除缓和大厦的事实,而且模模糊糊地觉得,此次对阿富汗的武装干涉是个十足的错误。他的对外政策顾问回忆说,总书记有一次责怪安德罗波夫和乌斯季诺夫说:“你们给我把事情搞糟了!”
勃列日涅夫作为国务活动家的生涯接近了尾声,那是一个非常黯淡的尾声。切尔尼亚耶夫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不相信以前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即使是在斯大林的统治下,有过这样的一段时期,竟然一点点讨论、商议和研究都没有,就采取了如此重要的行动。我们进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阶段,那一小部分掌权者此时无法充分地意识到,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那么做。”切尔尼亚耶夫和其他“开明”官员在等待奇迹,以便帮助苏联平安度过这段危险的扩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