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身名俱泰——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第17/22页)

贾后觉得时机成熟了,准备杀了司马矞。她以傻皇帝司马衷生病为由,召太子进宫探病。司马矞进宫后,没见到父亲,却被宫女陈舞拉到一旁,假称圣谕强迫他喝酒三升。

“我喝不了三升的酒啊!”

结果宫女陈舞说:“你是不是忤逆不孝?老爹赏你的酒,竟敢不喝,难道酒里有毒吗?”

司马矞只好喝掉,结果就醉得稀里糊涂。这时,另一名宫女呈上来一份手稿,说是奉皇上指令,让司马矞重新誊写一份。司马矞早就醉得不成形,就在迷糊状态下,把这份手稿誊抄了一遍。

想都不用想,这份手稿一定是构陷太子的重要道具,而这份构陷手稿,被史官记录了下来。手稿的原作者,也被史官记录了下来——那就是美男子、大才子、洛阳少男少女们的偶像潘安。手稿的原文是:

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并与谢妃共要,刻期两发,勿疑犹豫,以致后患。茹毛饮血于三辰之下,皇天许当扫除患害,立道文为王,蒋为内主。愿成,当三牲祠北君。

大意是:陛下您应该自己了断,要是你不自己了断,我就亲自了断你。皇后,您也快点自杀吧,要不然,我也一并了断你。我还跟谢妃(太子生母谢玖)约定日期,一起来了断你们!不要再犹豫了(你们快自杀),免得召来祸患。我已经对天发誓,老天也准许我扫除祸害,立我儿子司马道文(皇孙司马斑)为王,立蒋俊(司马斑生母)当皇后。愿望达成,将以猪牛羊三牲酬谢天帝,并大赦天下!

这篇手稿条理清晰、简洁明了,大逆之心,昭然若雪。打算一网打尽的对头,也都写得清清楚楚。不得不佩服潘安的才华,瞧这文稿,果然不愧出自大才子之手!可惜这么好才华,就缺一副撑起才华的脊梁。

书信第二天就被送往朝会。

出现了这么大逆不道的书信,那还不炸了锅!贾后主张立刻杀了司马矞,但是张华、裴认为其中有隐情,可能有假,极力反对。最终的结果,是把太子贬为庶民,和三个儿子全部被囚禁在金墉城,太子生母谢玖、太子妃蒋俊双双下狱,后来被拷打致死。

不至死不罢休,贾南风继续谋划。她指派一个宫人自首招供,说和太子准备一起刺杀皇帝。司马衷傻子一个,能懂什么?听了以后当然大怒,下令把司马矞押解到许昌行宫囚禁——为啥要囚禁到离开洛阳的许昌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谋害起来方便一些。

司马矞在许昌行宫给自己另一名妃子——清谈家王衍的女儿王氏写信,诉说自己被陷害的经过,希望仰仗王衍的影响力,帮自己脱离困境。王衍时任尚书令(国务院总理),但是畏惧贾南风的淫威,不但没有帮太子说一句话,还宣布自己家和太子脱离亲属关系。

人心善恶,可见一斑。

好好的太子被废,许多大臣心中愤怒,就希望张华、裴能够出面,废掉贾南风。但是张华认为,贾南风势力很大,又是当朝皇后,没有天子旨意,不好轻易废掉;而司马家的诸多亲王们,一个个手握重兵虎视眈眈,万一发生边乱,根本无法控制,就没有答应。

忠于司马矞的一些大臣,知道张华、裴是指望不上了,就把希望寄托在手握兵权、时任右将军的赵王司马伦身上。

赵王司马伦,也是个老王爷,是司马懿第九子。这人贪婪成性、有勇无谋,日常大事全靠手下有个叫孙秀的谋士。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孙秀确实也很聪明,却是个十足的图利小人。赵王司马伦询问孙秀,到底要不要废除贾南风?

孙秀说:“废掉贾南风,我们揽大权,这是最好不过的事,但现在不是时机。依我看,贾南风迟早要害死太子,等她害死太子以后,就罪恶昭彰了,那时候我们再出手不迟。”于是孙秀就在民间放出风声,说大臣们都打算拥立司马矞,废掉贾南风。

贾南风果然中计,就加紧了谋害太子的步伐。

第二年,300年三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司马矞在许昌行宫遇害。据说,贾南风让太医令程踞配了毒药,派宦官孙虑前去,准备下在饭菜中。

而司马矞自从被贬后,也提高警惕,从不吃外面的东西,所有吃的都得在他眼前亲自做好。孙虑找不到下毒的机会,就下令把太子囚禁起来,打算饿死他。可是有宫女悄悄送饭,司马矞一时半会儿还饿不死。孙虑等不及,就直接强迫太子服毒,太子拒绝。孙虑就趁司马矞上厕所的时候,突然闯入,用药杵狠狠捣他。司马矞大声哀嚎,声音一直传到院子墙外,最终惨死在铁杵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