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身名俱泰——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第15/22页)

这就是“闻鸡起舞”的典故,两个主角,一个祖逖,另一个就是刘琨。

这么多名士聚在一起,时常交游唱和,优哉游哉,非常幸福。

石崇最为富有,他富有但是不吝啬,还极其慷慨大度,极其仗义,所以二十四友中,他是老大哥。当时,石崇在洛阳修建了一个漂亮无比的庄园,名曰“金谷园”,大家就经常在这个地方交游玩耍,宴饮取乐。

这个金谷园,基本上算是豪华私人住宅的代名词,遗址就在今天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据古人记载,金谷园依地势而建,凿池引水,依山筑楼。园内古木参天,鲜花遍地,无数珍禽异草、祥纹瑞兽。各种贵重物品把吊脚重檐的楼阁装饰得金碧辉煌,极尽奢华之能事,简直就是仙宫天堂。

春天估计是金谷园最美的时候,因为现在流传的洛阳八景,其中就有一个“金谷春晖”。

296年,金谷园搞了一次特大规模、高级别的雅集。征西大将军的祭酒王诩要从洛阳返回长安,石崇就约了一帮朋友前来送行。这王诩的面子足够大,来的这帮朋友,都是天下最顶端的文人。石崇一共邀请了三十人,“二十四友”俱在其内。这次雅集,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世雅集的老祖宗。

据记载,这次雅集持续了好几天,不分白天黑夜宴饮游乐,在偌大的金谷园中换了好几处据点。大家弹琴、吹笙、击筑、鼓瑟,还有专门的乐工在旁边伺候。大家吹拉弹唱、载歌载舞,玩累了、有感触了,就写诗作赋来抒发情感。有的一时写不出,就罚酒三斗,引以为乐。

诸位想想,在那么漂亮的大园子里,有那么多好酒好菜备着,那么多美女僮仆伺候着,目之所及都是一时珍稀。这样的享受,也真让人羡慕不已。难怪石崇要挣钱,然后高喊“身名俱泰”,也难怪潘安谄媚奉迎,这种诱惑,没点定力的人确实难以抵御。

这次大文豪们所写的诗歌,最后汇聚成集,就叫《金谷诗集》。最前面由石崇写了一篇序,就是《金谷诗序》。刚才笔者描述的雅集场景,就是依《金谷诗序》简译而来。

50年后的永和九年,书圣王羲之邀集文人雅士42人,在绍兴兰亭“流觞曲水,畅叙幽情”,他心中所羡慕和效仿的,就是金谷集会。

在这次集会中,大家写了不少经典诗歌,其中不少现在还能看到,其中最著名也最有神秘色彩的,是潘岳的《金谷集作诗》。

王生和鼎实,石子镇海沂。亲友各言迈,中心怅有违。何以叙离思,携手游郊畿。

朝发晋京阳,夕次金谷湄。回溪萦曲阻,峻阪路威夷。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滥泉龙鳞澜,激波连珠挥。前庭树沙棠,后园植乌椑。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饮至临华沼,迁坐登隆坻。玄醴染朱颜,便愬杯行迟。扬桴抚灵鼓,箫管清且悲。

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这首诗基本可以分为三段,比较浅显易懂。

第一段,说的是这次金谷聚会的缘起,王生指的是送别对象——王诩,石子就是石崇。

第二段,就是描述金谷集会所见的美丽、热闹场景,这里不复赘述。

最后一段,抒发心中情感。说春景繁荣,人人喜欢,可是天寒地冷,却往往孤身。比喻世人趋炎附势,你发达的时候都来找你做朋友,你落败了,则都离你而去。最后潘安对石崇信誓旦旦地说,石崇兄啊,希望咱俩的友谊能天长地久,直到白首!

潘岳的才华很高,他的代表作是悼念亡妻的《悼亡诗》以及一些辞藻华丽的辞赋,这首《金谷集作诗》只是一般水平的作品。但是这首诗名气却很大,原因是诗里最后一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这句诗一语成谶,似乎在冥冥中,预示着盛极而衰、乐极生悲的厄运。

八王混战

贾南风虽然死了,但是西晋八王之乱是她拉开的序幕;

西晋灭亡,也是由她点燃的导火索。

此后三百多年的大纷争、大战乱、大分裂,也始于斯。

我一向不主张把朝代覆亡怪罪在女人身上,但她是个例外,

这个女人,真是祸国殃民的灾星。

“同情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