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始倡玄学——老生者见不生,常谭者见不谭(第18/18页)
何晏是不是这样的人,笔者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辨析。不过关于他到底怎么死的,很多学者有别的看法,其中有一种有点意思,这里说出来聊供参考。
这种说法认为,何晏其实是由司马师杀的。
首先,何晏的政治立场比较中立、超然,既看不惯曹爽的昏庸无能,也没有投靠司马家的意思。他自视甚高,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并不轻易偏向谁,所以,司马懿缺乏杀他的政治动机。
再者,司马懿当时年事已高,实际事务都是由司马师处理,包括发动政变的三千死士,也主要都是司马师豢养的。司马懿所做的,就是凭自己的威望树起大旗,顺便给儿子出招指点而已。
于是有人分析,最终导致何晏之死的,恐怕是出于个人私怨,而下毒手的,就是非常嫉恨何晏的司马师。
为什么呢?
当时,司马师也是清谈的一分子,并且也比较有名声,同何晏、夏侯玄并列,但是始终在何晏、夏侯玄之下。何晏有一次评价他们三人,说:“纵观天下名士,博学多才,能够精通天下书籍的,当属夏侯玄;考虑周到,能处理天下事务的,是司马师;行为高超,处理事情不快不慢,嘴上不说,大家就能理解其意,手上没做,人们也能受其恩德——我只听说过有这样的人,却没在现实中见过。”
其实,何晏言下之意,自己就是这样的牛人!
这一评比,就把三个人分了个高下,司马师因此对他不满。加上何晏平时逍遥散漫,清高自傲,欣赏博学多才的夏侯玄,看不起务实干练的司马师,所以,司马师这次挟怨报复,就把何晏也杀了。
高平陵事件后,以何晏为首的清谈派名士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史称天下“名士减半”。而在司马氏授意下,舆论也抹黑他们,把他们说成是万恶之源、祸乱之首。血腥屠杀、舆论欺骗,这是政客最常用的伎俩。
至于所谓“谋反”这个罪名,更是莫须有的。从历史上看,真正应该背负这个罪名的,反倒是司马懿父子。唐人编写《晋书》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为司马懿撰写了《宣帝本纪》,其中评价司马懿时说:
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干,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
就是说,你趁皇帝在外的时候,在朝中发动政变;先帝死了还没多久呢,你就率先屠杀大臣,难道你自己标榜的“忠诚大臣”,就这个样子吗?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氏家族攫取了曹魏的实际权力,此后谋朝篡位的计划,一步一步慢慢实现。此后16年(265年),司马氏最终取代了曹魏,建立晋朝。
而以何晏为代表的正始年间的名士们,惨遭杀戮、蒙受冤屈,但是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玄学思想,他们宽宏的气量和对学问的尊重态度,却征服了后代知识分子,影响两晋、影响千年,至今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