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干 王(第4/7页)
洪仁玕解释,太平天国信众向上帝祷告时虽然会献上供品——米、菜或肉之类——但应将之视为“纯粹感恩,而非祭品”。同理,吟唱祷告之后,将祷词烧去只适用于新入教者,之后便不会这么做了。在太平天国治下并没有圣餐仪式,礼拜也从不喝酒。只要是虔诚信徒,都可主持浸礼——先洒清水,再洗濯胸膛。若是人们宣讲天王“降凡”时,应视之以“自然诞生,但赋有神圣使命”。天王不接受上帝不赋形体的看法,他认为上帝是有形的,他“不能容忍与之相左的观点”。而且,洪秀全也不会改变他在著作中所使用的上帝称呼。洪仁玕认为不应用“真上帝”一词,因为上帝没有真假之分,但天王予以严厉训斥。世间一切事物,天王都可圣裁,“但对于无关宗教之事物,天王蔑视之,认为这是“现世之物”,而非“天堂之物”。27
洪仁玕曾让一个英国访客进入他在南京的书房,这间书房清楚反映了他以前在香港的生活和目前在天京的生活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个英国人对干王的住所状况虽然颇有讥讽,但他还是捕捉到干王的心境与其多样面貌:
穿过一扇小门左转即为干王之私室,其中陈列甚富,有如博物馆,这是一间很开阔光亮的屋子,对着一个花圃。主要家具是一张苏州大床,镶满玉器等装饰,上盖黄帐。干王常来此小憩。几张桌子沿墙放着,桌上陈列各式物品甚多。有一座望远镜(破了),一个枪盒(枪丢了),三支手枪(均已生锈),一箱炮盖,两盏玻璃灯(点不着),一块来路货肥皂,一本《渥尔威治的炮垒防御法》(Woolwich Manual of Fortification),一本《战争学》,一本《圣经》,好些中国书,外国传教士所著皆在其中,一刀黄纸,五六块表,一座中国钟,一个坏掉的风雨表,好些文告,几块石砚,多支金笔,几块污脏的烂布。其他桌上则有被虫蛀的书,一只帽盒,其中有龙冠,银镶的扇子,玉杯玉碟,金杯银杯,大浅盆,筷子、吃西餐的叉子,三只英国葡萄酒瓶,另有一瓶来路货杂酸菜。在其他各处则有英国海军剑一把,龙帽几顶,日本刀两把,法国碟两套,又有一件洋雕刻品,床上则有几块银元宝锭,用布包着。室中有圆云母石桌,围以中嵌云母石的木椅。有一穿着白袍蓝褂的仆人在那里扯风扇,让人凉快舒适。在此干王请你吃一顿好饭,他恳求特许,谓非有酒不能吃饭,即蒙允许。28
在天京那种气氛底下喝酒或许已让人惊讶,而干王对洋人的开放与五年之前天王和杨秀清对“赫尔墨斯”号、“加西尼”号和“色斯奎哈那”号的冷漠或敌视态度却大不相同。洪仁玕在奏章里试着表明他对这类事情的看法,建议对待洋人的明智之道:
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且招祸也。即施于枕近之暹罗、交趾、日本、琉球之小邦,亦必不服,实因人类虽下,而志不愿下,即或愿下,亦势迫之耳,非忠诚献曝也。如必欲他归诚献曝,非权力所能致之,必内修国政,外示信义,斯为得尔。29
洪仁玕在这份奏章里,欲以寥寥数言,勾勒各国特征,以增广天王对西洋的认识。英国人智巧,但“骄傲成性”,以制度与王室之稳固,而博得“最强之邦”的名声。他们与人交往之言语文书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30美利坚合众国正直、富有、强大,且不侵害邻邦。令人吃惊的是,如果在美国发现金矿银矿,也允许外国人去挖掘。这个国家没有乞丐,足证其优越。所谓“邦长”服务五年,离职后则“养尊处优”,由各组成州决定所选之人,将其名投入大箱,共推新领袖。美国人认为,如此所选之领袖应是“贤能”之人,并“以多议是者为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