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7/11页)
战斗在七月初激烈进行,双方都没有得到任何好处。隆美尔不断探触阿拉曼防线,想找出一个最脆弱的点投入大军攻击。尽管军力已严重短缺,他却用散布在各装甲部队中的木头坦克和假火炮成功隐藏了自己的弱点。
第八集团军每当遭遇强攻,必定会猛烈反击。奥金莱克想让非洲坦克军团陷入一场消耗战,他知道如此下去获胜的一定是己方。
七月二十日,等不出结果的墨索里尼悻悻返回罗马。隆美尔向尼罗河的盛大进军已受到阻挡。非洲坦克军团将再次在沙漠中度过漫长的夏天。
七月底的开罗虽呈现一种表面的宁静,但众人仍准备好行李箱,加满汽油,以便在必要时——在“沙漠之狐”又从衣袖中变出一份惊奇时迅速逃离。
丘吉尔于八月三日飞抵开罗,召集非洲和远东将领开会。总参谋长阿兰·布鲁克将军也在几小时之后抵达开罗,稍后赶来的还有南非陆军元帅斯马特斯,以及从印度过来的韦维尔将军。最后现身的是一直与部队待在沙漠中的奥金莱克,他到场时仍穿着卡其棉布军服,戴着普通的军便帽。
这些核心人物立即关起门来进行长达一天的会议,却未对外界透露会议的目的。根据观察家的说法,丘吉尔似乎要任命一名新的第八集团军指挥官。
对于丘吉尔大老远跑来开罗,每个人都各有看法,希尔的见解最不同凡响。“他久闻此地少女的美貌,”他大放厥词,“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想一想,在国内时全国的人都他妈的盯着他看,哪有这里好下手?”
福勒叹了口气。“迈克,除了女人你就不会想到别的吗?”
希尔立刻以夸张的表情假装陷入沉思。
事实上,丘吉尔亲赴开罗,是为了在阵前进行大规模的走马换将。这支挥霍大量资源、在战场上的表现却乏善可陈的军队,早已让丘吉尔愤怒不已。格查拉的溃败助长了他的不满,让他质疑手下这些将军的领导能力。为了找回失去的信心,现在他只想快点在沙漠中打一场胜仗。“隆美尔、隆美尔、隆美尔,”他气愤地说,“还有什么事比打败他更重要?”
奥金莱克对战况有更深入的了解,知道只要等到初秋,他就能备齐人员装备,军力压过隆美尔的部队。在那之前,他只想固守阿拉曼防线,因此强烈反对首相强势的进军要求。
丘吉尔和布鲁克决定,指派在第十三军团颇有名声的指挥官、绰号“重炮手”的哥特将军担任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官。更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宣布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将取代奥金莱克担任中东战区总司令,并于八月十五日正式生效。
八月五日,丘吉尔走访前线鼓舞士气。他顶着遮阳帽,戴上墨镜,手拿阳伞缓步视察战地,引起一阵骚动。摄影师们拼命拍照,想从这场勇敢的表演中撷取画面以备日后宣传。
两天后,哥特将军搭机赴任,飞行的路线几乎和丘吉尔相同。但这次,两架德国空军Me-109战机突然出现,仿佛在这里等候已久。哥特的座机中弹后迫降在沙漠。他一爬出机舱,便立刻回头协助仍困在里面的人,但德机调头发动第二次攻击,哥特将军英勇地在沙漠中殉职。
这可怕的消息让马斯基林顿感天旋地转。这场悲剧与诺斯的死竟如出一辙。不过这次他努力抗拒,不让自己陷入沮丧失控的情绪。他一个人走到军人公墓,站在平缓的小丘上,俯瞰那一行行排列整齐的白色十字架。这些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十字架,让墓地呈现一种平静的美,而庞大的数量也让一个人的死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以前,马斯基林曾仔细聆听风声,希望能得到一个答案、一个能解释这些亡者安息在这里的理由。不过此时他已不再追问。这个地方平抚了他的情绪,仿佛这就是公墓建造的目的。他默默向所有安息在此处的灵魂致敬,然后动身回魔术山谷。
丘吉尔选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接替哥特。对第八集团军的老兵而言,蒙哥马利算是一个神秘人物,众人只知他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后曾在英国训练军队,此外,他既不抽烟也不喝酒,是一位虔诚的福音教派信徒且相当注重锻炼体能。福勒认为丘吉尔的这个选择相当正确,并对众人讲起以前他在伦敦参加蒙哥马利的一场演讲,会场处处林立“不准抽烟”和“不准咳嗽”告示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