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提纯可卡因人咬狗(第15/29页)

第一次的袭击提纯可卡因工厂的片子播出的两个月之后,又出现了可卡因电视报道的另一个里程碑。1986年九月二日,观众调到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听到神情严肃的丹.拉瑟(CBS的新闻主持人)宣布说:“今天晚上,CBS将带您到街上去,到战争区域去,让您亲身体验这不同寻常的两个小时的恐怖经历”。这个节目就是“提纯可卡因大街上的48小时”,在这样的宣传攻势之下,它总共吸引了一千五百万的观众——是美国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记录片之一。“48小时”播出三天后,NBC推出了自己的版本,“可卡因之国”,也非常受欢迎。电视台很快清楚地意识到,提纯可卡因可以提高收视率。“48小时”播出的三年之后,当CBS的委员们发现记录片的收视率疲软时,决定再拍一部系列片“重返提纯可卡因大街”来刺激收视率。

到九月份的时候,《时代》杂志又登了一个封面故事:一个死人头颅的照片,还配了一行文字:毒品:内在的敌人。许多人都嘲笑这本杂志突然改变观点,拿这个封面来对比他们五年前——可卡因魅力四射的顶峰时期——登的那个封面:当时称可卡因是“全体美国人的灵丹妙药”,并提醒人们说,它可以使你“警觉,妙语连珠。没有宿醉之痛。不会身体上瘾不会导致肺癌……相反,会带来动力,灵感,精力。”

就在《时代》杂志到达报摊的前一天,罗纳德.里根和南希.里根对美国公众发表了一番前所未有的呼吁,要求他们不要使用毒品,劝诫他们参与到反对滥用麻醉品的“民族斗争”中来。“我们的国家需要你们明辨是非,头脑清楚,”南希说,“对你的生活说是;面对酒精和毒品的时候,只需说不。”作为一次公关活动,他们干得好极了。作为一种制止人们吸毒的方法,这是浪费时间。“只要说不”的战术源自“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拍摄的一部教育片,里面小学生在别人问他如果有人给他毒品,他该怎么办的时候就是这么回答的。这个战术对小孩子也许管用,却不适合潜在的吸毒者。然而这还是成为里根执政期间人们回忆得最多的片断之一。

在所有这些有关提纯可卡因的宣传之中,离它最近的那些人,禁药取缔机构人员,意识到媒体炒作得太过分了。没错,是有提纯可卡因存在,他们承认说,但是没有那么多。事实上,迈阿密,洛山矶和纽约的某些特定区域以外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提纯可卡因。其他的都是言过其实。八月份的时候,他们试图给媒体泼泼冷水:

提纯可卡因现在成为了相当多媒体关注的主题。结果造成公众对提纯可卡因问题相对于其他毒品的严重程度产生歪曲的认识……在大多数地区,提纯可卡因现在是次要而不是主要问题。

引自“可卡因,巴苏克,提纯可卡因及其他产品之外”,詹姆斯A印西亚迪,《当代毒品问题》,1987年秋

早在1986年夏的时候,禁药取缔机构就对有关提纯可卡因问题的言过其实的报道表示担忧。罗伯特O李瑞专员告诉《新闻周刊》说,“我们非常担心所有这些宣传会刺激提纯可卡因市场的发展。我们觉得,这个市场现在正在媒体言过其实的报道下加速增长。”这些警告被大多数国家级的报纸和电视网别有用心地忽略了:作为“次要问题”的提纯可卡因可不太吸引人。与此同时,作为洪水猛兽的提纯可卡因的吸引力则大得多。没有人愿意相信事实真相:那就是提纯可卡因只不过是可以抽的普通可卡因;它已经存在了至少二十年。故事继续往下进行。

认识到有关“提纯可卡因大流行”的这些耸人听闻的报道言过其实的不仅仅只有禁药取缔机构一家。加州大学的教授仑.西格尔对这些报道大感惊愕。媒体把提纯可卡因说成是一种在前所未有的短时间内占领市场的“新型”毒品。西格尔研究游离盐基可卡因已经有十三年了,他很清楚这东西根本不是什么新型毒品。他回忆并给我讲述了自己对第一则提纯可卡因报道的反应:

丹.拉瑟的研究员打来电话问我,“你听说过提纯可卡因吗?”我说没有,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东西?”她说,“是一种可以抽的新型可卡因”。我说,“是吗,听起来像是游离盐基可卡因,我们研究这个已经好长时间了。它的俗名我们已经记下的就有一百二十多个——提纯可卡因也许又是个新名字。”她只是说,“显然您从来没听说过它”就挂断了。丹.拉瑟出现在那天夜晚的新闻上,大谈提纯可卡因是一种新型可卡因,可以当烟抽。我一丁点都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