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瓷器泡沫(第7/8页)

然而,摩根对古代杰作和信札的钟爱并不吝啬小气。他努力追求分享、教育和提升公民素养。他不仅收藏东方陶瓷,也收藏绘画、雕塑、象牙制品、挂毯、地毯、武器铠甲、家具和古代文物,包括古籍善本和文学纪念品。在摩根买下加兰德收藏的1902年,他还同意在纽约东区自家住宅旁边,建造了一座美术图书馆和美术馆。此举着眼于未来,这里将来有可能成为一个公共机构和个人纪念碑。摩根的遗愿当真如此。1924年,他的儿子杰克将图书馆及其藏品捐赠给了纽约市,同时附带了150万美元捐款。

摩根在中国瓷器收藏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继威廉·沃尔特斯首开的先河后,摩根也为自己所藏陶瓷出版了附带大量插图的图录,并由斯蒂芬·布谢尔和威廉·麦凯·拉芬编撰注解。拉芬是《纽约太阳报》出版人,致力于收藏,也是1897年出版的《东方陶瓷艺术》一书的作者。摩根一直是挣百万,花百万。用珍妮·斯特劳斯的话说,摩根承担了美国非官方中央银行的角色。他的权威既显而易见,又深不可测,以至于在1906年“华尔街大恐慌”期间,平日对金融大鳄颇有微词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也转向摩根寻求帮助(并获得了成功)。

摩根对中国宫廷艺术珍品的征集,本有可能成为其最令人惊叹的意外收获。但是,在某种连他也无法控制的强力介入后,摩根逐渐失去了对其成果的掌控。那个故事已经被人淡忘。如今我们对它重新重视,要归功于鉴赏家、古董商詹姆斯·拉里在弗利尔美术馆举办的一场讲座。1913年3月8日,摩根收到了一封没有签名的电报,来自美国驻中国外交官弗朗西斯·迈克奈特:“绝密!因个人原因,中国皇室家庭准备整批出售宫廷藏品,包括珍珠、青铜器和瓷器等。”迈克奈特说,摩根可对整批珍宝进行“首选”,而且,“务必尽快答复”。当夜,摩根的合伙人和心腹朋友亨利·波默罗伊·戴维森回电:“请告更多详情。”那时,摩根与随行人员正乘坐一条包租帆船在尼罗河上泛舟。他去欧洲度假时,总喜欢顺路绕行那里。

随后的电报,详细说明那批珍藏属于三座宫殿——北京、热河和奉天,并建议可以400万美元价格将三批珍藏一举拿下,那是清王朝垮台一年后的报价。迈克奈特进一步详述,摩根可将整批珍藏运往伦敦鉴定,向那个被剥夺财产的皇室家族提供一份贷款,数目相当于藏品价值的一半。之后,摩根可随意购买其他藏品。迈克奈特随后的电报描述了负责此事“师叔”的诚信度。在中国转向共和制的混乱时期,“师叔”成了那个家族的重要监护人。戴维森接到了一封急速送来的加密电报。它来自北京,称那个皇室家族已接受了上述条件。中国的新总统、大军阀袁世凯,也对那桩买卖不持异议,只待“国民大会”批准同意。迈克奈特自称是那个皇室家族的代理。1913年3月12日,他进一步发来了以下消息:

我相信,小商小贩们也有善意,也能安排发货。但是,他们能否出具美国认为完美的“有效所有权”证明?或使购买费用在皇室家族中公平均分?那一点不可能确定。考虑到当前中国的形势,在货物发运之前,只能将交易视为某种意向。但是,派遣专家到中国鉴定的费用不会太高。我相信,确保获得有价值收藏的机会极高……目前只能推测那批藏品的估价。它们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奉天那批收藏价值200万美元,热河和北京各值100万美元。

此事自始至终未提到摩根的名字。那位金融家,已经患上了习惯性神经紊乱症。在尼罗河上游览时,他的病情暴发,陷入高烧和妄想之中。摩根生病的消息传到了华尔街,股票市场随之跳水。尽管摩根的医生要求他返回纽约,他仍坚持从埃及继续前往罗马,之后再去埃克斯。摩根一直密切关注那些令人兴奋的电报和便函,讨论那批藏品的所有权、付款和中国新国民大会的角色等问题。

有关档案材料到此戛然而止。摩根终于抵达罗马。1913年3月31日,即复活节一周后,摩根在那座“不朽之城”的皇宫酒店套房中与世长辞。摩根弥留之际,罗马皇宫酒店的大厅里挤满了古董商(那是他旅行期间的常态)。每天,摩根的员工要处理500封甚至更多寻求他恩赐的来信。摩根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要登上那个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