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穷困(第4/7页)
现在时代已经不一样了,从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强秦以来,环顾天下,周天子已经没有任何号召力,诸侯彼此兼并仅剩六国。秦国屡战屡胜,诸侯都得向秦低头,这样的局面已有六代了。现在诸侯对秦的服从态度,犹如秦国才是中央政府,而诸侯只是地方官吏。
看到这里,不由得让人产生疑问。既然秦国统一天下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而这正是李斯的重点。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李斯认为,此时以秦国的强大和秦王的贤能,对付东方六国就好像拿着扫把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简单,足以尽灭诸侯,成就帝业,统一天下。但这样的好机会稍纵即逝,如果自以为秦国太强,就觉得不用担心,大意懈怠,不急着完成统一的话,一旦等到东方六国又出现了贤明的君主,重新强大并再次联合起来,到时要以一国来对付六个国家,就算你有黄帝一般的贤能,也不可能兼并天下了。
为什么?因为如果你贤能而人家也贤能,别的国家不会甘心被你征服奴役。今天他们抵挡不了秦国,无非就是因为各国现在没有好的领导者,才会人心丧尽。而此时秦国却刚好有以强凌弱的态势,加上贤明的领导者,这真是“万世之一时”啊!
李斯清楚地看出了秦王的志向,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需要。各位看看这段话,不但说中秦王的目标(灭诸侯,成帝业),说中当今的危机(怠而不急就),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就是一个字“快”!赶快把握这万世之一时的良机,完成统一天下的事业,因此他说服了秦王。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
秦王立刻任命李斯为自己的秘书长,为什么呢?因为秦王明白,这是一个和他有相同志向,又有足够聪明才智的人物。像这样的人物,秦王怎么能不用?
接下来,秦王便听从李斯的计谋。什么样的计谋呢?
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看过《秦始皇:诈与力的极致》的朋友们,还记不记得这一套办法?这一套办法,就和尉缭想出来的一样。尉缭当初这样建议秦王:“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但他后来不愿助纣为虐,因此被秦王架空,他的计策就交给李斯来执行。
李斯把尉缭原来的办法又做了改良,尉缭只说了以财物贿赂六国豪臣,因为送钱是对大部分人最有用的办法。但总有少部分人是钱解决不了的,这种人该怎么办?
而李斯改良后的办法就是,派刺客把不肯收钱的人立刻杀掉!因为死人就没有办法再发挥影响力了。此外,还要想办法离间各国的君臣,让他们彼此怀疑,国家更加混乱不安。
既然要“快”,因此光是收买、刺杀、离间还不够,只要对方陷入混乱,秦国就马上派良将率领军队,趁对方还没来得及反应的时候立刻攻打对方,这样统一大业就可以完成。
秦王拜斯为客卿。
秦王实在是太喜欢李斯的办法了!李斯执行得实在是太好了!于是秦王任命他为客卿。其位为卿,而以客礼相待。李斯在秦国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但人生总有意料不到的事情,这一年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李斯去留的重大事件。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韩国由于地处秦国东出中原的要道上,常常被秦国所侵扰。韩国苦不堪言,因此想出一个阴谋,就是让一位名叫郑国的工程师,向秦王提出一个规模巨大的关中水利灌溉计划,“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这个计划将会损耗秦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秦国疲于工程建设,无力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