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荷兰战争(第4/6页)
在格林尼治俯瞰德特福德(Deptford)的照片,由老简·格蕾菲尔(JanGriffier)画于17世纪末。自左向右分别是:英国皇家天文台、圣阿尔菲奇大教堂、英女王官邸和海军医院第一街区。(国家海事博物馆,BHC1817)
但是在威廉和玛丽上台执政后,佩皮斯被迫卸任,此后的14年间都过着退休生活,曾经规划要撰写的海军史也不了了之。1825年首次出版的佩皮斯日记,倒是堪称海军史中最为详尽的作品。日记中,佩皮斯分明是一位追求享乐、风流多情的男子,断然看不出曾位高权重,甚至为18世纪英国海军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国王胞弟约克公爵詹姆斯被任命为海军大臣,全权统领英格兰海军。
在随后几年中,佩皮斯得以近身了解詹姆斯。虽然詹姆斯的个人魅力和才智不及其兄,但他对海军的一片赤诚及其兢兢业业的态度也让佩皮斯诚服。由此看来,兄弟二人对船业的兴致倒是一致。在回国时,荷兰曾赠予查理一艘名为“玛丽”号(Mary)的帆船,由此英语中引入了一个新词“yacht”(游艇)。此后,国王建造了更多的皇家游艇(多以其情妇之名命名)。佩皮斯手下约翰·伊夫林(JohnEvelyn)在1661年10月的某篇日记中写道,
今晨与陛下同乘帆船(或称游艇),这是陛下众多游艇之一。游艇本是荷兰之物,用于游玩赏景甚佳;在荷属东印度公司赠予殿下之前,英人未曾见闻。今日,此艇将与陛下另一艘新建的护航艇以及约克公爵的船竞航,赌注为100英镑,航程从格林尼治到格雷夫森德(Gravesend)一个来回。陛下的游艇在去航时由于风向作弄,稍显落后;但在返程时顺风得胜。35
很多有钱人都仿效国王建造游艇。其中莫当特勋爵(LordMordaunt)便是一例,勋爵在1681年建造了一艘排水量超过500吨的游艇。
虽然常有资金缺口,约克公爵的海军管理还是为办公行政设立了新标杆。下达给海军部和其他部门的指令都有严格的标准,堪称近代职业分工的先驱。海军部任命造船专家为海军技术监察员,还有专门的会计担任司库,部门成员也更为专业。值得注意的例外反倒是佩皮斯本人,他既非水手,又不懂造船——他可以被视为早期公务员传统的典型:是个局外人,但有其特殊才智能贡献局中。佩皮斯的会议记录往往能够触及谈判转承精要,因而有别于人。他更是海军账簿的发明人,其表格体系能将纷繁复杂的海军物资流动清晰明确地记录在册。
查理二世治下的海域也不得安宁。1664年,查理并不想与荷兰开战,但是议会的好战之徒却窥测到了建立帝国、扩展贸易后的美好前景。在殖民地方面,罗伯特·福尔摩斯上尉(RobertHolmes)占领了非洲西海岸的戈里(Goree);在北美,理查德·尼科尔斯(RichardNichols)到达了一处狭小偏远的荷兰殖民地,当地人口约1500人,据说每4座房屋中就有1座是小旅馆,但恰恰是此地坐拥了世界上最为优良的自然港口之一,与内陆也能方便交流。
据塞缪尔·德里苏斯牧师(SamuelDrisus)回忆:
8月26日,4艘满载船员的护航舰到达诺斯河(NorthRiver)湾,靠近斯塔滕岛(StatenIsland)的地方。他们手握大不列颠国王颁发的特许证或委任状,遂得以凭借尊贵的陛下之名占领此地……如果遇到抵抗,他们会炮轰、血洗,以掠夺和流血的暴力方式硬夺。36
荷兰人并没有试图包围新阿姆斯特丹。事后,为彰海军元帅之功,此地更名为新约克(纽约)。纽约曾在1673年的海战中被荷兰人夺回,但英格兰以苏里南(Surinam)为筹码换回了纽约。时至当时,纽约已经成了大英帝国在北美的中心,而不再是荷兰帝国的一处边角。新建的码头鳞次栉比,贸易兴隆。到17世纪末,纽约人口已然翻了3倍,而这仅仅是这座城市崛起为世界都市的前奏。
回到英格兰国内,议会通过议案,筹集250万英镑战款,意与荷兰一决高下。战争从1665年2月正式开始。虽然对强征入伍是否合法仍存争议,但战火一旦燃起,政府只可能竭力征兵。1666年7月,佩皮斯在伦敦塔亲眼看到人们如下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