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寂寞(第5/5页)

应该说此二人排兵布阵的计谋各有千秋。公孙渊的计谋看上去比较稳妥,却也失之于稳妥。粮草问题?这个世上哪支部队没有粮草问题?部队规模越大,粮草越成问题。公孙渊起辽兵十五万,粮草问题远比魏兵大,在这个前提下论持久战,呵呵,老天爷都笑了。

司马懿的计谋看上去比较奇崛,有点冒险,却也失之于冒险。一个是辽兵会不会往救襄平,这要看公孙渊聪明不聪明,上不上司马懿的当;另一个是魏兵中途设伏辽兵,以四万人敌十五万人,能不能一口吃下个胖子,这真是谁也说不好的事。

但司马懿别无选择。

他就带了四万兵。

他就要声东击西。

就要四比十五。

事实上司马懿打的不是辽兵,而是自己。

挑战自己的聪明极限,是不是可以全方位盖过公孙渊。

不错,他在铤而走险。但谁的人生不是铤而走险?做人是有风险的,不在风险中挂了,就在风险中胜出。司马懿赌这一回,自己是不是能一树梨花压海裳,压得公孙渊心服口服。

谁上一当?老天爷也屏住呼吸,看看那个可怜的人是谁。

结果是——公孙渊。

因为公孙渊不稳妥了,他也无法再稳妥下去。来自辽军参谋系统的消息,魏兵直扑襄平,有端掉公孙渊老窝的意思。

是真端还是假端,是欲擒故纵还是一气呵成?公孙渊必须做出一个判断。或者说他要和自己打一个赌——输不输得起?

公孙渊输不起。

他很快就明白,自己不是漂一代,不能像刘备那样四海为家。四海为家四海家,这是大英雄所为。公孙渊虽然有造反的勇气,也认为自己是英雄,却到底成不了大英雄。

因为要舍弃很多。

英雄和大英雄的区别也正在这里——是首鼠两端还是义无反顾,体现了不同的气质分野。

云在青天水在瓶。各有各的容器和空间。所谓云泥之别,那就是泾渭分明,谁都取代不了谁。

公孙渊一声叹息,带兵回防,从而放弃了他围而不打的战略意图,化主动为被动,开始了其死亡倒计时的历程。

公孙渊的死亡毫无悬念。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在接下来司马懿布置的伏击战中,公孙渊虽然侥幸得以逃脱,但一个已然化主动为被动的统帅是注定走不了多远的。

公孙渊最后死在襄平城中,死在他的老窝里。向他下达死刑命令的人是司马懿。

看来一个生在老窝死在老窝的人是注定没有出息的。公孙渊临死前才知道,自己原来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太恋窝了。

失去老窝其实有什么关系呢?

大英雄失去的是自己的老窝,得到的却是更大的世界。

就像刘备。就像曹操。

可以这么说,公孙渊是被自己的老窝所累——老窝最后成了他的包袱,成为司马懿消灭他的绝佳场所。公孙渊不得已展开老窝保卫战,为一个城池的得失处处受限,不敢放开自己的手脚。直到最后,他为老窝殉葬,一切归于平静。

一个英雄的梦想就这样随风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