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罪罚(第5/5页)

他们是沉默者。

新时代最大的沉默者。

毫无疑问,沉默者是有罪的。曹丕便分头派遣两个使臣前往二处问罪。

问罪的结果是,曹熊死了。

不是被赐死的,是他自己活活吓死的。曹熊的名字起得很伟大,但胆子却小得可以。一听说曹丕要兴师问罪了,马上不劳他动手,自己判处自己死刑,立刻执行。

曹丕却有些惋惜。毕竟是兄弟,曹熊本不可以死得这么决绝的。可以说曹熊的死不仅结束了他自己的生命,也让曹丕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世人会以为,是他派人上门逼死自己的兄弟。

便厚葬曹熊,追封他为萧怀王。

这是一种补偿机制在起作用。曹丕此举事实上是做给世人看的——瞧瞧,我跟兄弟感情深厚着哪。

当然在私下里,曹丕也还是愿意相信,自己是注重兄弟感情的人。不错,权力确实让亲情走开,但在不威胁王权的情况下,他还是愿意有限拥抱亲情的。

所以,当曹熊自杀身亡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时,他的心还是痛了一下。

毕竟是兄弟。

毕竟是兄弟啊。

可是这样的时代,兄弟又如何呢?

不是每一个兄弟都心心相印。

临淄侯曹植和曹丕就貌合神离,甚至貌也谈不上合。

曹丕派往临淄的使者在面见曹植时,曹植没有任何反应。

他端坐不动,同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陪他喝酒的是丁仪、丁廙两兄弟。很显然,此二人是不高兴看见临淄使者的。不仅因为被败了酒兴,还因为他们要打抱不平。

替曹植打抱不平。

曹植曾经被曹操纳入差额选举的候选人,这个以诗词名世的男人事实上很早就入了曹操的法眼。只是不久之后,他落选了。

因为另一候选人曹丕的表现更加出色。他不以诗词名世,而以眼泪名世——曹操每次出征前,曹植文思泉涌,写出一篇又一篇壮行的辞赋,催人泪下。而曹丕不催人泪下,他是眼泪大把大把地掉下来,令曹操见了,感同身受,也禁不住流泪。

所以到最后,差额选举的结果出来了——曹丕入选。

因为曹操以为,在这个世界上,眼泪远比辞赋文章更为重要;自己落泪远比让他人落泪更为重要。在这一点上,曹丕强于曹植。

但事实上,曹丕的眼泪是一个阴谋,或者说计谋。

曹丕流的不是眼泪,是计谋。

谋士贾诩给他出了如此计谋,并助选曹丕成功。若干年后,当曹植知道这一切内幕后只能一声叹息——阳光总在风雨后。这说明能遮挡阳光的,只能是风雨。

永远是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