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城战(第5/6页)

说实话,刘备首鼠两端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有朝一日他突然不首鼠两端。这样一来的话就不符合刘备为人处世的风格了。

刘备的一生,事实上就是在首鼠两端间度过的。

只是这一次,他首鼠两端得实在无以复加。刘备原以为,他已下定决心,不怕牺牲,不再蹚这混水的。可孔融一走,留下他孤独一人时,他的决心又动摇了。

这是致命的动摇。

是事关他底线的动摇。

也是对他过去为人处世历史的一次质疑。

如果这样的时刻他要去做刘跑跑,那以前参与的那些国事活动还有什么价值呢?他汉室宗亲的招牌不砸手中了吗?更要命的是,他的江湖名声会变得臭不可闻!

这是刘备一千个一万个不能答应的。

如此这般地一想,刘备似乎将孔融留下的难题想明白了。救不救徐州是态度问题,救不救得了徐州是能力问题。也许他的三千兵马会毁于一旦,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兵马毁尽可复来,只要他的江湖名声得以升级!

此时的刘备觉得,这才是他的绝佳收获……

他开路了。目标是公孙瓒。

刘备正儿八经地借兵去了。

世上最大的赌注

公孙瓒不赞成刘备出兵。

这个和刘备私交甚好的官员从利益学的角度告诉刘备,出兵援陶是一桩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的买卖。打赢了,徐州也不是你的;打输了,你将血本无归。最要命的一点还在于,不管是输是赢,你都与曹操结仇了。

这样的时代,与曹操结仇不是找死吗?同志,你走得够远了,赶快悬崖勒马吧。公孙瓒对刘备苦口婆心。

但是到最后,公孙瓒还是借给了刘备两千兵马,外加一个赵子龙。

和刘备惺惺相惜的赵子龙。

因为,刘备明白,自己输不起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输得起,有的人输不起。

输得起的人各有各的理由,输不起的人只有一个理由:没有赌注。

刘备就没有赌注了。除了江湖名声。

不错,江湖名声有时候不但可以是赌注,甚至可以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赌注,但是刘备不敢拿它来赌。

那可是他最后的本钱啊。不可交易的本钱。

公孙瓒一声叹息。为他有去无回的两千兵马,也为即将走上不归路的刘备。在他眼里,他们都是悲剧人物。

这个时代的悲剧人物。

悲剧并没有发生。

发生的是喜剧。

在徐州城,刘备见到了传说中的陶谦。陶谦给了他一份厚礼徐州城。

陶谦希望刘备来做这座城池的主人。

刘备傻了,或者说他被击到了。

他没想到,江湖名声还真是他世界上最大的赌注啊。因为陶谦看重的,正是刘备的江湖名声,汉室宗亲,为人仗义。把天下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那天下应不应该是他的呢?退一万步说,这徐州应不应该是他的呢?

陶谦以为,应该。

刘备却不敢要。

因为,这是致命的厚礼!要了它,刘备的江湖名声就完了。不可交易的本钱一旦交易出去,刘备将不再是刘备。

这个江湖也不再是他的江湖。

毕竟,世人不会在事后细究是陶谦主动送城还是刘备半推半就。世人只知道,刘备是去救徐州的,可救着救着,徐州成他的了。如此这般的行径毫无疑问是人神共愤的,是要全国共讨之的。

便不敢要。

便商议如何退曹。

刘备对陶谦说,要退曹,方法千千万,但最好的方法只有一个。

书退。

就是写一封情深意长、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信给曹操,希望他顾全大局,以国家大义为重,主动退兵。

陶谦的眼睛睁大了。因为他不相信一封信的威力,可以驱走数十万大军。

再者说了,曹操是什么人,又是为什么事而来?他真会因为这封信以国家大义为重,主动退兵吗?

但陶谦又不得不相信。因为现在的形势,确实是以卵击石的形势。虽说青州田楷、北海孔融还有这个不请自来的刘备都来了,可大家伙儿加起来的兵力仍不足与曹操抗衡,除了书退,又能有什么好法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