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城战(第3/6页)
孔融看上去有些手足无措。虽然,他不是一般的人,但现在的形势不是一般的形势,没有人可以力挽狂澜。
除非出现奇迹。
奇迹果然出现了。一个叫太史慈的年轻人在此时从城外拍马赶到,义不容辞地要做孔融的大救星。他武功高超,意志坚定,似乎是天造地设要拯救北海城于水火的那一个人。刹那间,糜竺的眼睛亮了。
因为他看到了希望。
北海的希望。徐州的希望。
起码混了个耳熟
太史慈确实不同凡响。他一个人如入无人之境枪挑围城之敌,轻轻松松地入城见到了孔融。
但是,仅此而已。
因为围城之敌依旧在,太史慈的成功只是他一个人的成功。要驱走数万敌人,一杆枪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人也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人多力量大,很多时候智比勇重要。
糜竺的眼睛暗淡下去了。
希望转瞬即逝。
不过,孔融的眼睛没有暗淡下去。他还是看到了希望。
不错,希望在太史慈身上。起码迄今为止,太史慈还是他的大救星。
孔融看上了太史慈的突围能力。
现在的北海已是铁桶一个,水泼不出,蚊子更飞不出。但是太史慈可以飞出。
他可以飞出北海去找一个人。
刘备。
孔融急需刘备的帮助。不仅是帮助他,也帮助陶谦。
不妨这么说,这样的时刻,孔融把刘备看做他最后的大救星。与此同时,太史慈也还是他的大救星。因为没有太史慈突出重围去找刘备报信的话,刘大救星怎么可能从天而降呢?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孔融的救星有两个:刘备,太史慈。
现在,他就把宝压在此二人身上。
在平原,刘备一如既往地怀才不遇。
此前,每一次京城发生的重大行动或国事活动,刘备几乎都参加了。重在掺和嘛。应该说掺和的过程是爽的,也进一步提高了他在权力圈的知名度。
不爽的是结果。结果只有一个。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平原,既是现如今刘备的起点,也是他的终点。
走出平原?走不出平原?快要人到中年的刘备首鼠两端,几乎要抓狂了。
太史慈就是在这样的时刻突出重围见到刘备的。
他眼中的刘备郁郁寡欢,优柔寡断,看上去很不男人。
太史慈不明白,孔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此人手里——太不靠谱了。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是堂堂北海太守的大救星呢?
刘备很快就不优柔寡断了。
因为太史慈接下来对他说了一句话。太史慈说,刘备刘大人啊,孔融先生仰慕您是天下英雄,所以才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你,盼你前去一救。他为什么不找别人,不找那些更有实力的豪杰求援?一句话,全是你刘备刘大人的江湖名声在起作用啊……
太史慈的这番话毫无疑问让刘备动容了。
四个字。
江湖名声。
的确,对一个怀才不遇的人来说,江湖名声就是最好的安慰。
看来这么多年的掺和没有白掺和啊,起码在江湖上混了个耳熟。
但刘备还是不放心,不放心孔融的想法。他把身家性命都托付给我,凭什么呀?
基于如此这般的不放心,刘备小心翼翼地追问一句:“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太史慈笑了。
笑得很温和。
因为他明白,对一个不自信的男人来说,是不能够在他面前笑得太放肆的。否则后果很严重。
刘备出发了。带着他的所有家当——三千兵马。
当然还有关羽、张飞。
三千战数万,刘备不知道北海城该如何解围,就像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该如何解围。
事实上他是在打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尽管在此之前,刘备同志打的每一场战争都是没有胜算的。玩的都是心跳,但这一回不一样。
这一回赌的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赌的是他的江湖名声。
他是为自己的江湖名声而战。
没有人知道刘备这样做是不是意气用事,但刘备自己知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