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犹太恐惧症的兴起:强迫症的进化(第16/24页)

三百多年来(1500—1800)——准确的时间依据居住地的不同而不同——犹太人基本上是被隔离的,被强迫集中居住,但是,变化之风也冲击着他们孤立而充满焦虑的生活。基督徒的宗教战争(1540—1648)把整个欧洲带入强烈的宗教仇恨的战场,也侵害了欧洲的犹太人,特别是那些依然生活在德国的犹太人。新教改革之父马丁· 路德是一个神经质的天才,具有本质上属于中世纪的思想,他以彻底的、毫不含糊的、来自对绝对之物深切需求的对立观点看待世界。一旦他发现真理,一旦他看见真理,他就会以尖刻的挖苦和鄙视去谴责所有不符合他自己观点的所有观点。路德可以作为分裂和矛盾人格的教科书典型。正如海因里希· 海涅所说:

他是一个梦想的神秘主义者,也是一个行动的实践者。他的思想不仅有翅膀,也有手。他是冷酷的、学究型的作家,也是一个充满灵感的、沉迷于上帝的预言家。白日长时间地投入辛苦的劳作,总结出教义上的差异;夜晚拿起长笛,仰望星空,灵魂融化在旋律和奉献中。同样一个人,能够像渔妇一样破口大骂,也可以像少女一样多愁善感。

路德起初向犹太人伸出援手,因为他在感情上认同由他所鄙视为魔鬼的罗马天主教会让犹太人所承受的痛苦。他提醒他的德国同胞,耶稣是一位犹太人,他教诲了爱的纯洁的信条,因而基督徒的责任就是用爱和怜悯之心去对待犹太人,特别是当他看到天主教不能实现基督徒理想的时候。在一本作于1523年的名为《耶稣基督生来是犹太人》的小册子里,他说:

最初的传道者是犹太人,假如他们对待我们这些异教徒犹如我们这些异教徒对待犹太人一样的话,在犹太人当中就不会再有一位基督徒……我们应该以亲如兄弟的态度对犹太人加以报答,这样我们可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改宗皈依……我们只是异教徒,而他们是基督的后代。我们是异邦人和外来人,他们是基督的血亲、兄弟姐妹。

这段文字写于1523年,当时他和天主教会之间的斗争达到高潮。二十年后的1543年,在路德宗内部和外部发生了漫长的、十分保守而反对改革的斗争,路德将自己的怒气发泄到犹太人身上。他谴责他们是阴险的寄生虫,“坐在火炉边暴饮暴食,塞满自己的肚子。一边烤着梨子,一边放屁。他们剥削着我们的钱财”。在对犹太人物质贪婪的商业信条给予更严酷的道德谴责的同时,路德还提醒他的读者,犹太人犯有杀害基督,以及与魔鬼交易的罪行。他说:

第一,他们烧毁了他们自己的教会或学校……

第二,我建议拆除和焚毁他们的房屋……

第三,我建议没收他们所有的祈祷书和《塔木德经》的文本,它们教唆人们通奸、说谎、诅咒、亵渎……

第四,我建议禁止他们的祭司布道。

第五,我建议剥夺犹太人在公路上的安全通行。

第六,我建议没收他们的所有现金和金银财富……

第七,……让所有的人能够向他们投掷硫黄和石块。

……让他们像疯狗一样被赶出德国。

如此尖刻的言语有时达到了污秽的程度,正如路德许多情绪的爆发都是在他狂暴的时候。这些言语使得一些历史学家确信:“第一位伟大的德国民族预言家和德语的锻造者,确立了犹太人这个词彻底贬抑的和完全可怕的意义。”同时也让他们确信,路德对犹太人发起的攻击比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人们所发现的更为邪恶;他整个启示录式的思考——犹太人在其中是魔鬼的孩子——是通往大屠杀之路的关键第一步。对路德的指控存有一定的真实性,因为在整个中世纪的神学家当中还找不到可以和路德恶毒攻击犹太人相匹配的事例;回想起来,甚至圣约翰· 克利索斯托的反犹太人的爆发相较而言也远为温和,当时犹太人和基督徒势均力敌,为争夺皈依者相互竞争。确实,马丁· 路德引发了宗教战争而非大屠杀,他与阿道夫· 希特勒分享了——假设不在同样一个世界——同样的对犹太人的刻骨仇恨,这种仇恨显示出明显的鬼神学的特征。然而,路德是基督徒,而非种族主义者。尽管他的爆发走到了极端,但他相信犹太人是根据上帝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人类,是可以拯救的。他没有塑造产生希特勒的世界或者思想框架。路德和他的支持者所做的,只是集中了现存的中世纪对犹太人的偏见,将它们留存于未来;当纳粹犯下大屠杀罪恶之际,其贡献在于,如果邪恶横行于市,势必出现良心的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