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宜昌最前线(1940年3月~1940年12月) 荩忱不死(第4/13页)
平原阵地战中,多数情况下,当中国士兵打了第一枪后,接下来可以利用的排射时间只有十五分钟左右。也就是说,这个时间过后,以日军的攻击力,他们通常就会冲到眼前,刺刀战和肉搏随之开始。山地战中,时间稍微会长一点。
现在,在大竹山主阵地,两队“菜鸟”陷入厮杀。
开始的时候,第39师团的“菜鸟”被打得很惨。第二天,日机助战,凌压西的士兵死伤惨重。打到第三天,第6师团池田支队又拨过来两个中队。大竹山一线开始告急。此时,在另一翼,凌压西的友军第174师受第6师团池田支队主力猛攻,渐渐不支了。
日军发起攻击的第四天,右翼日军第3师团,正沿桐柏山向西南攻击,突然发现汤恩伯第31集团军出现在自己的右侧背,也就是北面。师团长山胁正隆立即下令停止前进,按他的说法:“第11军发动此战,意在围歼第5战区主力,而歼灭了汤恩伯集团军,也就等于完成了任务。”
对于山胁的做法,第11军司令官圆部和一郎有点不满意。按部署,第3师团必须瞄着西南的襄樊方向全力进击。经一番催促,第3师团勉强前行。
第39师团在第6师团池田支队配合下冲过大竹山。
按第48军军长莫树杰(广西讲武堂,广西南丹人)排兵,作为总预备队的是由钟毅率领的第173师。当顶在大竹山一线的两个师(第189师和第174师)向枣阳溃下来后,带着部队在二线构筑阵地的钟毅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遭日骑冲击。该师骁将凌云上团长虽率一个团在正面强顶,但阵地仍在一天内被突破。
5月8日,枣阳陷落。莫树杰带着军部向北面的新野撤退。
跟军部失去联系的第173师师长钟毅在枣阳北面的苍台镇附近与骤然而至的日骑遭遇,因所率警卫连只有手枪,没任何重武器,遂陷入重围,突围无望,自杀殉国。
第48军的遭遇是这次会战的一个缩影。
中路日军拿下枣阳后,在这里设立兵站。
钟毅殉国后,第173师凌云上那个团被断于敌后。这个团有个电台,但此时既联系不上师部,也联系不上军部,最后联系到老河口李宗仁司令长官部的电台。李宗仁直接命令凌云上统一指挥滞留各部,从后方袭击日军的兵站。
敌后战斗日久,弹药快打光了,凌云上终于联系上师部。军械官告诉他:“枣阳附近的唐县镇东北两公里处,有一山沟,沟里有三个坟,坟前用木牌写着士兵的名字,挖开后,里面藏有弹药。”
凌云上立即派人去寻,果然得到炮弹百余发、步枪子弹三万多发。补充完弹药的凌云上与友军活跃敌后,日军兵站运输线接连被袭,这点后来成为第11军司令部后勤参谋要求取消宜昌攻略而尽快结束会战的一个重要理由。
然而,汉水东岸的整个局势却很不妙。
由钟祥沿江北进的第13师团自突破长寿店第59军(黄维纲第38师、刘振三第180师、骑兵第9师)防线后,一路疾进,汉水两岸的襄樊、宜城相继告急。第59军军长仍由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兼任,此时张的集团军司令部驻地位于汉水西岸的快活铺。东岸的第59军的几支部队,则纷纷向北退去。
由于开战后第5战区各部被击溃太快,使原计划中的一些步骤难以实施。不过,李宗仁仍计划在襄樊、新野之间发起反击,与日军决战。要决战,就得有足够的人手。但现在的局面是,第5战区的一些部队纷纷撤退。在请示完重庆军委会后,李宗仁给宜昌的江防军总司令郭忏打电话,要他从江防军里抽出两个军,驰援汉水东岸的战斗。
江防军名义上属于第5战区,但实际上具有很大的独立性,由重庆军委会直辖。
总司令郭忏被认为是“土木系”三号人物,人还比较老实,但此时跟李宗仁不太对心思。“冬季攻势”中,因所辖萧之楚第26军作战不力,郭一着急,自作主张地撤军,却被李宗仁在蒋介石那里告了一状,弄得陈诚非常难堪。
这一次,郭忏用商量的口气说:“李长官,三峡江防,至关重要,若汉水西岸军力空虚,敌寇趁机突入,我没法向委座交待啊。”
李宗仁说:“我已请示军委会!你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对我负责。我要你派两个军过来驰援汉水东岸战场,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