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七(第7/10页)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吴君因论贼谍,分别真伪,酌予原宥而见黜。叙事雅洁,极不易学。

《青阳峡》。

末八句,谓登陇阪时气象寥廓,眼界已为之一旷矣。不意兹山又突兀趁人,信造物之冥寞难测也。

《鹿头山》。

登鹿头山,则成都沃野千里,如在目前,故云“始喜原野阔,俯见千里豁”。

《赠蜀僧闾邱师兄》。

按:“呜呼先博士”以下十六句,均咏闾邱。“均晚看作者”二句,指僧也。“不独卿相尊”者,谓主上亦重之也。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自首至“扁舟落吾手”,自叙居蜀已久,将赴吴楚。“眷眷”八句,叙饮饯。末十二句,叙别意。

《寄题江外草堂》。

自首至“数能同钓船”,谓至成都经营草堂,数年乃成。自“干戈未偃息”以下,谓因乱至梓州,违离草堂,思忆之也。

《南池》。

自首至“富乔木”,叙南池景物。自“独叹”至“一川渎”,叙汉主淫祀。末六句,唱叹作收。

《草堂》。

按:自“请陈丧乱初”至“自及枭獍徒”,叙宝应元年严武入朝,徐知道反,旋为其下李忠厚所杀也。自“义士皆痛愤”至“此又足惊吁”,叙徐逆虽诛,而成都无主,纪纲大乱,诛杀无辜,但所谓“一国三公”者,不知指何人耳。自“贱子且奔走”以下,叙广德二年严武再来镇蜀,公自梓州复还成都。

《营屋》:“不顾翦伐残。”

按:不顾,疑当作不愿。谓前此甚好此竹,爱惜六载,不愿伐之,兹晨将营屋,乃伐去千竿耳。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叙事得雄直之气,韩公五古多学此等。

《杜鹃》。

黄鹤本载旧本题注云“上皇幸蜀还,肃宗用李辅国谋,迁之西内,上皇悒悒而崩。此诗感是而作。”钱笺以是说为然。国藩按:望帝禅位于开明,而自隐于西山,与明皇幸蜀而内禅于肃宗,其事略同。此诗及《杜鹃行》皆为上皇而作,殆近之矣。

《郑典设自施州归》。

“列郡”句以上,叙郑自施州归。“北风”句以下,叙公亦思南行也。

《七月三日亭午以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

按:“歘思”以下八句,盖公回思少年时清秋射猎之乐。公他日有诗,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邱旁”者也。

《牵牛织女》。

末句不可解。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空床难暗投”云者,谓蝮蛇出于床间,不敢于暮暗时投身寝卧也。而执烛入室,又恶其炎热,种种可憎,况乃心怀故乡乎。公诗拙处往往如此,不可学也。

《赠李十五丈别》:“玄成美价存,子山旧业传。”

李十五之父当有名位于时,故以韦贤、庾肩吾比之。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

自“采撷接青春”以上,叙散病种秋菜之事。自“飞来两白鹤”以下,书触目也。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武》:“受辞剑阁道,谒帝萧关城。”

武自剑阁受元宗之命,谒肃宗于灵武,亦与房琯、张镐相同。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自“学贯天人际”以上,浑赞其才与学。自“千谒走其门”以下,叙其多作碑版,鬻文获财。自“往者武后朝”以下,叙其风骨崚嶒,劲直获罪。自“伊昔临淄亭”以下,公自叙获交于李公,而托录其论文之语。论文以下,述李公评论诸家之文。“是非张相国”,谓李于张之文有褒有贬,因此两贤相厄,李为张所排挤。键,犹机也。谓李之机锋警捷,一发不能自闭也。“例及吾家诗”四句,谓李评论杜审言之诗。赏其嗣真之作,比之玉山之桂也。“钟律”句,赞李论文法律之细。“鲲鲸”句,赞李才力之大。以上皆就论文言之。“陂陀”以下十句,则哀之耳。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源明》。

蔡梦弼以肃宗复两京辨别逆顺,诸署伪官者皆伏诛,故有“范晔李斯”之句。独源明以临难不变其节,得知制诰,故有“茂松之况”云云。国藩按:肃宗收京之后,污伪职者以六等定罪,殊不类范晔、李斯之事。不知公诗竞何指也?又“虏庭悲所遣”句,似苏公曾奉命出使虏中,谕贼使反正而不效者。“胡为投乳赞”句,似苏公曾撄奸权之怒,摧折以死者。其事均不可考,诗旨亦难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