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两汉之际谶纬及象数之学(第5/7页)

孟氏即孟喜;京氏即京房。《汉书·儒林传》曰:

孟喜字长卿,东海兰陵人也。……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师古曰:“延寿其字,名赣。”)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会喜死,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丁将军,大谊略同,惟京氏为异党。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不与相同。房以明灾异得幸,为石显所谮诛。(《前汉书》卷八十八页八至十一)

孟喜生卒年月,《儒林传》未言及。惟言喜同门施雠于“甘露中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于石渠阁。”此汉宣帝甘露三年(西历纪元前五一年)事。京房被诛,在汉元帝建昭二年(西历纪元前三七年)。孟喜、焦赣、京房,皆以所谓阴阳灾变讲《易》。详细内容,或有不同,今书缺无可考证。然其大指,则皆以阴阳家言释《易》也。至关于卦气之各种理论,果系《易》纬取孟京,或孟京取《易》纬,或《易》纬即孟京一派讲《易》学者所作,不易断定。

据一行所说,则孟喜亦以坎震离兑,分主四方四时,其二十四爻,分主二十四气;正同《易》纬之说。惟又言“候以天五”。是孟喜于二十四气外,又加入七十二候。七十二候系根据《月令》。如《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礼记》卷五,《四部丛刊》本,页一)郑注云:“皆记时候也。”每月皆有其“时候”。孔疏云:“凡二十四气,每三分之,七十二气,气间五日有余,故一年有七十二候也。”两“候”相间,“五日有余”,即所谓“候以天五”也。五为天之中数(介乎一,三,与七,九之间)故曰天五。每卦主六日余,故曰“卦以地六”。六为地之中数(介乎二,四,与八,十,之间)故曰地六。五乘六得三十,即一月之日数,“消息一变”之日数也。九七为阳之数,六八为阴之数,(参看第三节)此四数相加,亦为三十,亦一月之日数,“消息一变”之日数也。一行本孟氏之说,作一图以明之;观之亦可见《易》纬卦气之说。其图如下:

卦气图

(《历志》,《唐书》卷二十八上,页二至五)

宋李溉卦气图,又以十二月主卦之爻配七十二候。盖每卦六爻,十二卦恰七十二爻也。此图朱震载入《汉上易传》。

七 【音律配卦】

《汉书·律历志》,用刘歆之说,以十二律配入十二月。并以十二月配乾卦之六爻及坤卦之六爻,即用所谓爻辰之说也。又以黄钟,林钟,太簇三律为天地人三统。《律历志》云:

三统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纪也。十一月乾之初九,阳气伏于地下,始著为一,万物萌动,钟于太阴,故黄钟为天统。律长九寸,九者,所以究极中和,为万物元也。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六月,坤之初六,阴气受任于太阳,继养化柔万物,生长楙之于未,令种刚强大,故林钟为地统。律长六寸,六者,所以含阳之施,楙之于六合之内,令刚柔有体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乾知太始,坤作成物。正月乾之九三,(宋祁曰:“当作九二。”)万物棣通,族出于寅,人奉而成之。仁以养之,义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寅,木也,为仁,其声,商也,为义。故太簇为人统。律长八寸,象八卦。宓戏氏之所以顺天地,通神明,类万物之情也。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此三律之谓矣。是为三统。(《前汉书》卷二十一上,页五至六)

黄钟为阳气生之月(十一月)之律,其律管亦长九寸。林钟为阴气生之月之律,其律管亦长六寸。《律历志》又曰:“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也。律娶妻,而吕生子,天地之情也。”(《前汉书》卷二十一上)黄钟之管,三分损一,即以三分之二乘九寸,得六寸,即林钟之管之长度。所谓黄钟生林钟,即所谓“律娶妻”也。林钟之管,三分益一,即以三分之四乘六寸,得八寸,即太簇之管之长度。所谓林钟生太簇,所谓“吕生子”也。十二律中,总名之皆为律,分名之则六阳律为律,六阴律为吕;黄钟为律之首,林钟为吕之首。太簇为林钟所生。故若黄钟为天统,林钟为地统,则太簇为人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