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两汉之际谶纬及象数之学(第4/7页)
此等配合,可以图明之:

五 【卦气】
《易纬·稽览图》有更详细的方法,将六十四卦皆配入四时。《稽览图》云:
小过蒙益渐泰寅。需随晋解大壮卯。豫讼蛊革夬辰。旅师比小畜乾巳。大有家人井咸姤午。鼎丰涣离遁未。恒节同人损否申。巽萃大畜贲观酉。归妹无妄明夷困剥戌。艮既济噬嗑大过坤亥。未济蹇颐中孚复子。屯谦睽升临丑。坎六震八离七兑九。巳上四卦者,四正卦,为四象。每岁十二月,每月五月(纪昀等云:“按月字当作卦”。)卦六日七分。每期三百六十六日每四分(纪昀等云:“按六日当作五日,四分当作四分日之一。”)(《易纬·稽览图》卷下,《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页一)
又云:
《易纬·是类谋》以此四正之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气。余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八十分日之七。正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六十而一周。(《稽览图》卷下页十八)
此以居四方之四卦,震(居东方,其数八)离(居南方,其数七)兑(居西方,其数九)坎(居北方,其数六)为四正卦,主四时。每卦六爻,每爻主一气。《稽览图》下谓:坎初六主冬至。震初九主春分。离初九主夏至。兑初九主秋分。余爻分主其余二十气,详下图中。六十四卦,除此四卦尚余六十卦。每卦主六日七分。七分者即一日之八十分之七也。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日之一。若每卦主六日,则六十卦值三百六十日,尚余五日又四分之一日。若将每日分为八十分,则五日又四分之一日共有四百三十分。以六十除四百二十,则每卦得七分。所以每卦,主日六日七分也。此六十卦,分配于十二月,每月得五卦。此每月之五卦,《易纬·稽览图》更将其分为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如小过为正月(即寅月)之诸侯,蒙为正月之大夫,益为正月之卿,渐为正月之公,泰为正月之天子。十二月中之天子卦,即复(自十一月数起)、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此十二卦为十二月主卦,故称天子卦,亦称辟卦,辟亦君也。所以以此十二卦为十二月之主卦者,六十四卦中,上五爻皆阴,独下一爻为阳者,为复卦
。上四爻皆阴,下二爻为阳者,为临卦
。上三爻皆阴,下三爻为阳者,为泰卦
。上二爻皆阴,下四爻为阳者,为大壮卦
。上一爻为阴,下五爻为阳者,为夬卦
。六爻皆阳者,为乾卦
。上五爻皆阳,下一爻为阴者,为姤卦
。上四爻皆阳,下二爻为阴者,为遁卦
。上三爻皆阳,下三爻皆阴者,为否卦
。上二爻为阳,下四爻为阴者,为观卦
。上一爻为阳,下五爻为阴者,为剥卦
。六爻全阴者,为坤卦
。若以此十二卦分配于十二月。以复卦当十一月,以乾卦当四月,以姤卦当五月,以坤卦当十月,则十二月中阴阳盛衰之象,显然可见。故以此十二卦为辟卦,表示一年中阴阳消息之象。惟其余诸侯公卿大夫之分配,则未有如此明显之理由也。
六 【孟喜、京房】
孟喜、京房亦讲卦气之说。《汉书·京房传》曰:
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前汉书》卷七十五,同文影殿刊本,页六)
唐僧一行《卦议》曰:
十二月卦,出于孟氏章句,其说《易》本于气,而后以人事明之。京氏又以卦爻配期之日。(《新唐书》卷二十七上,同文影殿刊本,页十三)
一行又曰:
当据孟氏,自冬至初,中孚用事。一月之策,九六七八,是为三十。而卦以地六,候以天五。五六相乘,消息一变。十有二变而岁复初。坎震离兑,二十四气,次主一爻。其初则二至二分也。坎以阴包阳,故自北正,微阳动于下,升而未达。极于二月,凝固之气消,坎运终焉。春分出于震,始据万物之元,为主于内,则群阴化而从之。极于南正,而丰大之变穷,震功究焉。离以阳包阴,故自南正,微阴生于地下,积而未章。至于八月,文明之质衰,离运终焉。仲秋阴形于兑,始循万物之末,为主于内,群阳降而承之。极于北正,而天泽之施穷,兑功究焉。故阳七之静始于坎;阳九之动始于震。阴八之静始于离;阴六之动始于兑。故四象之变,皆兼六爻,而中节之应备矣。(《新唐书》卷二十七上,页十三至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