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战国时之“百家之学”(第13/13页)
《史记》谓驺衍至燕,大见尊礼,盖阴阳五行家之说,由齐至燕。自后怪迂之徒,“不可胜数”,而阴阳五行家之空气,遂笼罩秦、汉之世矣。
[1] 顾颉刚先生以为,孟子谓杨朱“利天下不为”,亦应解为“虽利之以天下而不肯为”。(《从吕氏春秋推测老子成书年代》,《史学年报》第四期)但与下文“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同文异解,似不甚妥。利之以天下而欲拔其一毛,杨朱不为,此乃杨朱之学说;拔其一毛可以利天下,而杨朱不为,乃孟子对于杨朱学说之解释;二者不必同。
[2] 有广义之知识,有狭义之知识。广义之知识,与经验同其广泛;狭义之知识,则专指知识的知识。如知识论中所讲之知识,广义的知识也;如逻辑中所说之知识,狭义的知识也。《老》庄所说无知,乃无狭义的知识;慎到等所说无知,乃无广义的知识,故使人“至死人之理”也。“概乎皆尝有闻”,即一甚推崇之辞。《天下篇》对墨子许为才士,对尹文、宋
许为救世之士,皆不许其为“有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