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四 江山万里归义军的悲壮历史(第5/6页)

唐乾宁元年(公元 894年),张议潮之女、河西大族李明振的老婆张氏暗中联系不满索勋的军政各界人物,再次发动兵变,做掉了索勋,重新迎还张承奉为归义军主。不过李家的都不傻,自己好不容易夺来的权力,不可能轻易送给张承奉,只是请出张承奉扛大旗而已,归义军大权尽归李氏。

张氏虽然是老主子张议潮的千金,但封建时代讲究男尊女卑,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她再有能力,也是李家的人。河西地区的一些人士又再次上演夺宫好戏,乾宁三年(公元 896年),张承奉在这些人的支持,打倒了李氏,重新夺取政权,并于四年后受唐朝封为归义军节度使。

东晋十六国时前凉本是西州大国,经过几十年残酷的宫廷斗争,国势大衰,最终为前秦所灭。归义军的张氏政权没有避免重蹈覆辙,短短五六年间,河西竟然发生了四次政变,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他,闹来闹去,把好端端雄据西封的大藩弄的只剩下了沙州和瓜州,张承奉只好窝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称王称霸。

张承奉虽然在这几年饱受政变惊吓,能力一般,野心却不小。他祖父张议潮和叔父张淮深虽然都占据大片沃土也只是称节度,张承奉却想当皇帝。反正唐朝早就名存实亡了,唐朝除了能给自己一个空头名份,什么也捞不到了,不如自立。

唐天祐三年(公元 906年),张承奉在狗腿子们的劝进下,自建西汉金山国,称白衣天子。虽然张承奉有些不自量力,但还好他一直没忘记自己的民族属性,“西汉”一称明确表明了自己建立的是汉族政权。

此时的中原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梁王朱温废掉名不副实的唐哀帝李柷,自建大梁朝。河东李克用、淮南杨渥、两川王建举亡唐之旗,继续和朱温抗衡,其他的多向朱温称藩。天下已是大乱,混沌之极,让人看不到一丝光明。

河西的形势一如中原那般混乱,西汉金山国西有西州回鹘,东有甘州回鹘,南有吐蕃,生存环境极度恶劣,再不复张议潮时代那样强盛气象。甘州回鹘不愿看到河西汉族政权的复苏,经常发动军事行动,打击归义军的实力。西汉金山国只有瓜、沙,地寡兵少,对抗甘州回鹘非常吃力。张承奉刚开始还能挺得住,但因实力有限,力渐不敌。

梁乾化元年(公元 911年),甘州回鹘大举进犯归义军,连战连捷,张承奉吃打不过,只好向回鹘请和。俗话说“能战方能言和”,一边倒的形势下,所谓“请和”不过是投降的另一个变种。甘州回鹘同意请和,但条件是张承奉取消 “西汉金山国”,并事甘州回鹘可汗为父。张承奉活命要紧,只好自降国格人格,屈膝认父,降西汉金山国为敦煌国。

张承奉没骨气,不等于河西汉人都象他那样,瓜沙人无不对张承奉的屈膝义愤填膺。张承奉的威望降到了谷底,没人再陪他玩了,瓜沙地区的权力渐渐被张议潮的外孙曹议金所夺。张承奉经常受夹板气,勉强撑了三年,梁乾化四年(公元 914年),张承奉病死。归义军文武不再寻求张氏子孙,直接拥立曹议金,曹议金自称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曹议金废去了敦煌国的名号,仍称归义军。

摆在曹议金面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归义军如何在甘州回鹘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生存,为了避免战争,曹议金采取外交为上的战略,请与甘州回鹘和亲。甘州回鹘英义可汗药葛罗仁美也知道一时半会拿不下瓜沙,不如顺水推舟做个好人。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曹议金,不过他也不吃亏,随后药葛罗仁美也娶了曹议金的女儿,双方结成真正的亲家,互为翁婿。

曹议金摆平了甘州回鹘后,于梁贞明四年(公元 918年)遣使入汴,与梁朝取得联系,受封册封。曹议金知道中原政权是正统,不管姓李姓朱,挂个名好办事。梁龙德三年(公元 923年)底,晋王李存勖攻入汴梁,灭亡梁朝。曹议金立刻转投李存勖,当然这不是无条件,李存勖晓得事,封曹议金为归义军节度使。

在曹议金正确的内外政策指引下,归义军呈现一片复苏景象,瓜、沙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曹议金继承了张氏政权对敦煌莫高窟的营建,仅在梁亡唐初这几年间,曹议金就续建了近百座佛窟,瓜、沙地区的佛教发展也形势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