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四 江山万里归义军的悲壮历史(第4/6页)
回鹘曾经是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唐安史乱后屡次南下,捞了不少好处。九世纪中叶以降,回鹘衰落,在崛起的黠戛斯的打击下,被迫离开故土。回鹘分为三支,一支进入归义军境内,流落在河西,称做甘州回鹘(河西回鹘);一支辗转进入新疆,活动于新疆吐鲁番附近,称做西州回鹘(高昌回鹘);还有一支继续向西挺进,活动于新疆以西,史称葱岭回鹘(也就是哈喇汗王朝)。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张惟深把主要精力对付活动于甘州的一部回鹘,所以西州部回鹘乘势坐大,并于乾符三年(公元 876年)攻下了西州。西州是归义军的西部屏障,西州的丢失对归义军来说是个重大的打击,张议潮时代曾经西进西域的战略目标彻底泡汤。
张淮深能力并不差,不过要论及威望,终究不如他的叔父张议潮。张议潮虽然把归义军事务尽付于张淮深,但在归义军统治高层内部,张淮深的统治基础并不稳固。总有些人暗中踢上张淮深几脚,东拉西扯弹棉花的事情也少不了,比如沙州刺史索勋、押衙马通达,以及张议潮的儿子张淮鼎等人,尤其是张淮鼎,他父亲打下了江山,凭白给了堂兄,他岂会甘心臣服?张淮深的日子过的很不开心。
更要命的是,张淮深虽然主政归义军,但一直没有得到唐朝中央政府的正式承认,说到底只是个代理节度使。有了这个缺陷,张淮深的政敌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对张淮深进行攻击,张淮深很是被动。归义军在不停的内耗中实力大减,不仅西州被西州回鹘夺去,就是甘州和凉州这样的大镇也成了甘州部回鹘的下酒菜,归义军地盘越来越小。
张淮深屡次向唐朝请求正式任命,做代理节度使终究名不正言不顺,各项工作都难以完全展开。可惜唐僖宗并不做此想,至于归义军如何对抗回鹘,他老人家不过问的,他管你“河洛腥膻无际”?他只考虑如何控制归义军,不能让归义军象关中藩镇那样割据一方,并与和中央政府对抗。对于张淮深的请求,唐僖宗就一个字“拖”,唐朝的关东地区已经彻底失控,不能再给自己添一个敌人,不然东西受制,唐僖宗别想过安生日子了。
唐文德元年(公元 888年)三月,唐僖宗李儇病死,皇弟寿王李晔继位。李晔和兄皇帝昏头昏脑不同,他不甘心这样窝囊的活着,想有所做为。同年十月,唐昭宗正式下达了对张淮深的任命,拜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苦熬了近二十年,终于修成了正果,不过张淮深已经没几天好活了。归义军统治高层内部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河西这个大火药桶即将爆发。
唐昭宗大顺元年(公元 890年),归义军发生重大军事政变,沙州刺史索勋率兵突袭张淮深。张淮深虽然知道索勋等人和自己不和,但也绝难料到索勋居然敢对他下此重手。因事前无备,张淮深及妻并六子尽被索勋杀害,年五十九岁。
张氏政权立足河西四十多年,根基深厚,索勋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做此手段,难道他不怕事败诛夷九族?索勋发动政变杀张淮深,其中嫌疑最大的非张议潮的儿子张淮鼎无与。张淮鼎从来不甘心父亲打下了江山凭白传给了堂兄,从利益角度来分析,张淮鼎无论如何都难以洗脱嫌疑。
张淮深死后,唯一有资格继承位子的也只有张淮鼎,索勋等人拥立张淮鼎为归义军节度使。张准鼎大摇大摆的做起了河西王,不过他的寿命太短,仅仅做了不到三年就到地下见堂兄张淮深去了。
唐大顺三年(公元 892年),张淮鼎得病不起,死前拽来功臣索勋托孤,把幼子张承奉交给了索勋,请他做回诸葛亮,以河西大业为重。索勋既然敢杀张淮深,也从没把张承奉这个小娃娃放在眼里。张淮鼎刚咽气,索勋就把张淮鼎的托孤丢到了脑后,不仅没做“诸葛亮”,反而提前做了回“赵匡胤”。索勋不久后废掉张承奉,自立为归义军节度使。
不过索勋也没真正做成“赵匡胤”,建立起自己千秋万代的家业。赵匡胤之所以能顺风顺水的灭掉柴氏,主要还是因为柴氏中没有成年且有能力的宗室,要是柴家中有一个象石重贵那样的人物,赵匡胤也别想假模假样的“禅让”得国。归义军就不同,由于张氏在河西的威望甚高,加上张氏的宗族势力在河西仍然很强大,他们没几个愿服索勋的:张家的再没人,也绝轮不到你姓索的吃肉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