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湘江北去历尽沧桑话湖南(第14/16页)

周广顺二年(公元 952年)十月,朗州军攻下益阳,斩杀南唐军二千多人。边镐也不拜菩萨了,急向金陵求兵。李璟的救兵还没到,朗州军就已经杀到长沙。边镐还想守城等待援兵,可等了数日还没等到,边镐心里发毛了,决计逃跑。朗州军攻进长沙,城中大乱,百姓死伤惨重。

王逵拿下长沙,继续规复马氏湖南旧境。南唐虽然控制着大半湖南,但边镐做为主帅都不以国事为重,他们犯得着为李璟殉国?一窝蜂都逃了。南唐消灭楚国不过一年,该哪来都回哪去了,李璟只好再找冯延巳填词去了。

刘言运气真好,没费多大力气,湖南居然就成他的了,那个兴奋。但岭北却被刘晟给偷了,很不舒服,让王逵辛苦一趟,去收回岭北。王逵带着五万山洞蛮南下,但被南汉的太监将军潘崇彻差点给灭了,王逵光棍般逃回。

虽然没拿回岭北,但湖南这么大,也够弟兄几个吃的。刘言不再向南唐称臣,连湖南都守不住,凭什么服你?改向周朝称臣。同年十二月,刘言觉得长沙几经战乱,成了空城,不如回朗州。过完新年,周朝有旨,拜刘言为武平军节度使,兼武安军、静江军军政,实际上刘言确定了湖南王的身份。王逵守武安军、周行逢为行军司马。

常言道:“兄弟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哥儿们一起受穷吃苦,个个讲义气。但如果都谋到了富贵,权力的诱惑只能让兄弟们感情转淡,甚至刀兵相见,非死即伤,只留下一段段刀光血海中刻骨铭心的记忆,荡漾在生者心头。刘言他们也是如此,不过刘言和王逵周行逢他们还算不上兄弟,刘言不过是王逵请来干事的,王逵和周行逢才是兄弟。

刘言让王逵守长沙,越想越后悔,长沙的重要性刘言当然知道,是不是有些失招?后因何敬真因为和王逵没交情,告辞回到朗州,刘言以为何敬真是王逵 —党,来朗州算计自己的。刘言对王逵等人起了疑心。

消息传到长沙,王逵问计周行逢,周行逢对他说:“刘言本就不是我们的兄弟,当初就不应该把他抬出来,请佛容易送佛难,不如除掉刘言,我们落个自在。不过何敬真等人也是威胁,正好岭南刘晟北寇,借口长沙兵少,请何敬真防御汉朝,先骗来杀掉再说。”

王逵觉得不错,让周行逢去朗州骗来何敬真,刘言也不想让刘晟在湖南立足,就派何敬真和朱全琇领兵南下。何敬真等人路过长沙时,被王逵打着劳军的旗号灌醉,乱刀砍死。

王逵知道刘言怀疑自己,干脆送佛上西天,周广顺三年(公元 953年)六月,王逵让周行逢守长沙,自率精锐连夜奔袭朗州城。刘言虽然防备王逵,但在军事上却没做什么准备,长沙军一鼓破城,朗州军逃散,刘言则从王逵的顶头上司成了王逵的阶下俘囚。随后王逵上书周朝:“刘言谋叛天朝,乞降淮南,臣已经破城擒贼。长沙是湖南旧治,地大粮足,请陛下还归长沙为湖南府治。”郭威对这些外镇从来都是施行系靡政策,湖南的事情现在还管不了,随便他们闹去。朗州重镇,得由亲信人去守,周行逢无辞其任,周行逢到任后,接到王逵密令杀掉刘言,就让潘叔嗣送刘言上路。

王逵很有趣,刚把周行逢弄到长沙,就有些后悔了,觉得还是长沙好玩。周显德元年(公元 954年)五月,王逵又从朗州迁回了长沙,再让周行逢回到朗州,潘叔嗣守岳州。周行逢来回跑了两圈,气的直摇头。

周行逢主政长沙时正赶上湖南发生大面积饥荒,老百姓无粮度日,周行逢不忍百姓饿死,速放粮救人,“全活甚众”。周行逢是从社会最底层杀出来的,自然了解民间疾苦,知道老百姓要求其实并不高,只是想有口安生饭吃。如果这点根本算不上要求的要求都满足不了,那么老百姓被逼的走投无路,只能造反。

马氏统治湖南五十年,别的不说,余威还是有的,尤其是武穆王马殷,在湖南百姓中口碑不错。所以周行逢为了巩固自己在长沙的地位,必须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手不能伸的太长,马希萼的教训仿佛就在昨天,前车之鉴。周行逢对待属下宽严有度,公家财物绝不私受一钱,日子过的比较紧。弟兄们不解:“大哥,你有这么穷吗?”周行逢大笑:“只要我想,长沙的金银都是我的。但马氏贪欲无度,虐治百姓,亡国灭种,我怎么会学他们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