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康熙玩的是寂寞(第8/12页)
第64节:还有一条狗(2)
既然是要削藩,那也是需要个拿得出手的理由的,目前史书基本上都是"挺削派",也就是支持康熙的削藩决定,书上说:吴三桂那厮,太不像话了,每年都朝小康熙要军费……一年居然要900多万两,不像话,太不像话,应该削之。也就是说,朝廷没钱,只好关闭企业,宣布员工下岗……可后来康熙六次下江南南巡,这小家伙宛如一头巨大的怪兽,所过之处吞吃得干干净净……怎么老板天天出门旅游就有钱了,等临到给员工发工资了,就说没钱了呢?
实际上削藩是假的,目的只是为了逼反吴三桂,小康熙也好放开手脚,大玩特玩一场。这小混蛋早就发现了,帝王之术,其最高境界就是不断地制造麻烦,然后解决掉这些麻烦,你制造的麻烦越多,你的名声就越好。反之,如果你老老实实地当个太平天子,那老百姓可就懒得歌颂你了。
康熙有句话,是说吴三桂的,这句话就是:"……撤亦反,不撤亦反,不如先发制之……"意思是说,吴三桂这倒霉的老家伙,横竖是要造反的,还不如趁早干掉他。
削藩,就意味着停发吴三桂及部下将士的薪资,那肯定会闹一场群体事件的。但康熙认为吴三桂"不撤亦反",也就是不削藩,吴三桂也要反,这依据又是什么呢?《清史稿》上说得明白:……十二月丙午,平西王吴三桂、定西将军爱星阿会报大军入缅,缅人执明永历帝朱由榔以献。明将白文选降。这段记载,是小康熙刚刚登基时候的事,看看吴三桂,为了表白他对清室的忠心,他一路追杀南明残余力量,追到了缅甸,最后亲手用弓弦将大明的最后一个宗室朱由榔活活勒死了。
吴三桂这么做,目的只是为了断自己的后路,向康熙表白他的忠心。只因为他是汉人,所以才会做得比满人更狠更绝。
没用!那鳌拜跟了爱新觉罗家一辈子,不比吴三桂更忠心?帝王需要臣子的忠心,不单是为了享受尊荣,更主要的原因是,只有最忠心的臣子,才是最合适的对手。只有最忠心的臣子,才是帝王最适宜用来扬名立万的活靶子。
第65节:苍蝇的智慧(1)
苍蝇的智慧
吴三桂这个人,大概称得上史上最霉之倒霉蛋了。他霉就霉在一辈子也没有遇到自己的机会,始终是居于一个能力强于位置的状态中。这就好比虎落平阳、龙困沙滩,最是适合被别人选为对手进行攻击的。
最早的时候,吴三桂被李自成选中,作为自己称帝的一个活靶子,兴冲冲地带了二十万大兵,不辞劳苦地赶到山海关,去砍吴三桂。吴三桂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投靠了清廷。但他的能力太强了,他曾经把李自成从山海关狂追回北京,又从北京把李自成狂撵到西安,再从西安一路追杀,一直追赶到武昌,生生地把个闯王李自成活活逼死。而后吴三桂进入西南,西南诸军闻风而降,没人是他的对手。如果他要不是心眼太死,老是"小富即安,安于现状",满清在中原能不能站得住脚,这是很难说的。
暴打能力强的人,足以证明你更强。而像吴三桂这样,能力超强,却又太死心眼地忠心耿耿,那就更好玩了。因为他忠心耿耿,所以不会为自己预留后路,更不会为造反提前做准备,一旦动起手来,基本上来说是有败无胜。
打!
吴三桂傻眼了,他不得不"奉旨造反"。说到"奉旨造反",吴三桂帐下有一大将王辅臣,后来升任陕西提督。这却是一个比吴三桂、鳌拜更老实,心眼更好的可怜人,他也不幸被卷入了这起群体事件之中。
王辅臣这个人心地善良,天底下打着灯笼都难找。曾经有一次,他和吴三桂的侄子吴应熊,还有几个军官,大家一起去一个姓马的总兵官那里饭局。这个马总兵有一个外号,叫马一棍。马一棍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这位马总兵是个暴脾气,但凡部属犯了错误,不论大罪小错,一律是拿大木棍一棍打死。干脆利索,童叟无欺,只一棍便取将属性命,绝不拖泥带水,故称"马一棍"。
到了马一棍的军营,王辅臣、吴应熊等兄弟们坐定,饭局这就开锅了。兄弟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其乐融融。正融融着,王辅臣端起饭碗,正要吃,嗯……夹杂在雪白的米饭当中,有一只死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