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康熙玩的是寂寞(第10/12页)

这一年吴三桂已经62岁了。单只看看这个年龄,就知道吴三桂有多冤。他都已经62岁的老头了,造这反有什么用呢?虽说造反不分年龄,历史上甚至有70多岁的老头造反,可是吴三桂手握雄兵,坐享富贵,他闲着没事扯这事干吗?

事实上,正是吴三桂的老迈年龄,才是康熙选中他做对手的最主要原因。论及军事才干,放眼天下,吴三桂是根本找不到对手的。但是康熙要和他比拼的是年龄,无论如何,吴三桂也不可能再活得比康熙更久了,这不唯是吴三桂自己,也是所有老年人的悲剧。

挑战鳌拜,挑战吴三桂,康熙此举之所以赢得了后世史学家一面倒的好评,仅仅是因为,这不唯是皇家策术的运行与权力的大激斗,同样也是年轻人向老年人发起的狂猛攻势。这是年轻一代崛起的凯歌,是历史吐故纳新的必然趋势。尽管年轻人在资历上、在思想的成熟与智慧的积淀方面,都无法与老家伙相比,但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终将把自己的舞台留给年轻一代。

康熙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负名望的帝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年轻人。

吴三桂势如破竹,摧枯拉朽,横扫着大清帝国的铁桶江山。小康熙就坐在自家屋子里边看热闹,吴老头,你蹦,你蹦,我看你还能蹦跶多久……忽然之间吴三桂心血来潮,掐指一算,曰:"坏菜了,我老家伙要蒙主宠召了,那什么……我死之后,你们这些蠢材肯定是没咒念了,要不我干脆登基算了,好歹替你们立一杆大旗,说不定你们还能撑得久一些……"

于是,垂暮年纪的吴三桂在湖南衡州匆忙登基,是年67岁。五个月后,吴三桂卒。

虽然可怕的吴三桂已经卒了,可是疲软的大清帝国收拾吴三桂帐下的虾兵蟹将,就足足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假若吴三桂要是再年轻几岁,这段历史,不知道又是怎么个写法了。

第68节:康熙经营的是寂寞

康熙经营的是寂寞

吴三桂的死,并非是年轻一代战胜老头派的最后绝唱,收回台湾才是最后的落幕。

台湾,这是孤悬于海外的最后一块大明国土,被降将施琅率海军收回,这标志着汉民族对这个年轻皇帝的彻底臣服,也标志着小康熙帝王策术运用的成功,只有将鳌拜、吴三桂这些已经暮气沉沉的老员工解聘,才能够为如施琅这样的后晋员工腾出岗位来。

摆平这么一个帝王思想浓烈的国家,实在是太容易了。挑战难度不够高,不好玩。

康熙经营的不是大中国,是寂寞。

上哪儿再找个对手来呢?正当康熙郁闷之时,忽然传来天大的喜讯,沙俄使者来了。

来得好!

这个沙俄使者的名字,极其古怪,叫做义斯麻伊尔,副使叫兰给,于是康熙友好接见睦邻友邦的使者:"下跪!"

义斯麻伊尔:"有没有搞错?你发什么神经,怎么让别人给你下跪?"

"不跪……不跪就算了。"康熙一挥手,大群的持刀卫士蜂拥而上,将义斯麻伊尔拉胳膊抻腿,强行摆出个下跪的姿势。康熙这才乐了,"你看你,不跪就不跪,怎么又跪下了……你们找我有啥事?"

义斯麻伊尔怒道:"是这么一回事……我们沙皇呢,前一阵日子比较忙,没时间照顾你们这些黄种人,失职啊,这是我们沙皇的失职,现在我们不能再失职了,要把针对于黄种人的工作抓起来,嗯,给你们派个总督啥的……就是说,要把你这个落后的满清,皈依沙皇陛下的最高统治。"

康熙笑曰:"你说啥?我没听清,再说一遍。"

义斯麻伊尔:"……你看看,我早就说过的吗,中国人对现代文明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那就随你们吧,我们不管了。不过呢,你们的军队不应该干涉边关的贸易口岸,两国交往,互惠往来,这是国际常态啊,怎么你们老是不让人家做生意呢?"

康熙笑曰:"差矣,你们洋鬼子极是差矣,你们只知道做生意,能够让民众富裕起来,可是你们哪里晓得啊,这生意一做,群众就要每天拿脑子来来回回地算计……这么一算计,人就会一个比一个精明,就会这么想……噢,我和你一样都是妈生爹养的,都是活这么一辈子,凭什么我要听你摆布?……不行,不行,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爱新觉罗家就危险了……"康熙三十二年,俄罗斯遣使进贡。仁皇帝谕曰:"外藩朝贡,虽属盛事,恐传至后世,未必不因此反生事端。总之,中国安宁,则外衅不作,当以培养元气为根本要务。"仁皇帝又云:"岛国互市广东,百年后必为中国之患。"圣明远虑,早洞见今日时势矣。义斯麻伊尔一听就火了:"要不咱们这么着吧……你们放开我,有本事放马过来,咱们单挑,仗着人多算什么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