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为官者要善于自保(第4/13页)

说起这个李泰国,他的命运真的好悲苦。话说早年间,英国圣公会有个传教士,叫李太郭矢志要把上帝的圣光传至中国人的心中,遂不远万里,甘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马前卒,来到中国不辞劳苦地传教。正传之际,忽然鸦片战争爆发了,中英双方经过交火之后,就进入了下一个流程:谈判。

要谈判,就需要双方都能够听懂对方的话,这就意味着英国人急切地需要翻译。可这手忙脚乱的情形下,上哪儿弄翻译去呢?

于是传教士李太郭被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聘为了翻译和顾问。这时候李太郭才发现,政界远比宗教界更好混,也更容易大获成功,从此退出宗教界,成了英国驻广东领事馆的首任领事,然后又转任厦门领事。正开心之际,不想人有旦夕祸福,有一日李太郭睡下,就再也没爬起来,死翘翘了,抛下了孤零零的李夫人,以及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这下子李夫人可头大了,可怜她一个女人家,又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人生地不熟,怎么可能养活六个孩子呢?

于是李夫人心生妙计,就写了封信,把十五岁的大儿子和十三岁的二儿子李泰国送回英国,交给一个叫郭士立的传教士来养育。

但是这郭士立凭什么要养别人的孩子呢?于是他就又把俩孩子送到船上,给李夫人送回中国。

等俩孩子下了船,李夫人把他们俩脑壳向后一扭,又给郭士立送回去了。

双方如此送来送去,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就有一个英国驻华使团说:算了,孩子,你别跟这些怪人较劲儿了。这样好了,你就给我们做雇员吧,等我们到了中国,你替我们当翻译。

是年李泰国十六岁,就因为家贫,不得不沦为外交童工。

二十二岁那年,李泰国出任英国驻上海副领事。就在这个位置上,他开始插手江海关的税务工作,并在法国和美国双双退出之后,大权独揽,大刀阔斧,完全用了西式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对海关大力整顿。他建章立制,废除了中国式的税额包干等怪异的管理方式,并对腐败的海关官员和从事走私的外国商船进行严厉打击。他让中国的海关成了一个奇迹,当然,他也不可避免地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这事儿跑不掉。

但是李泰国现在并不在上海,因为另一个英国人罗伯特·赫德向恭亲王建议,中国应该购买十几艘兵舰,组成一支中国海军,这样中国就崛起了,再也不怕帝国主义列强了。

恭亲王听了,怦然心动,就问这得花多少钱。

赫德说:不多不多,大概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一百五十万两……恭亲王顿时牙痛似的呻吟起来:不行不行,这个议案拿到朝廷上去,那帮糟老头子会把本王吃掉的。

赫德:这样子啊,那一百二十万两如何?

恭亲王摇头。

赫德:一百万两如何?

恭亲王:……喂,你个洋鬼子,这会儿工夫就从一百五十万降到一百万了,你到底有个谱儿没有?

赫德:王爷啊,一分钱一分货,这你听说过没有?

恭亲王:这样好了,八十万两白银,你答应就答应,不答应拉倒!

赫德:王爷,你弄差了,这银子不是我要,我只是提个建议。

恭亲王:随你,反正你们洋鬼子没好货。

于是,恭亲王把八十万两银子采购一支海军的计划,拿到了朝廷之上,交给众官讨论。原本以为众官会反对,万不承想,与会的官员全都举手通过。盖因大家都已经领教过英法联军火炮之犀利,而且太平军时不时作势要直捣直隶,所以无论是多么迂腐保守的官员,在这个问题上也投了赞同票。

全票通过,那就是集体负责了。恭亲王心花怒放,把这个任务委托给了上海江海关的总税务司李泰国。于是李泰国腰揣八十万,乘船奔欧洲,回国大采购去了。所以目前的上海江海关,暂时就由赫德来代理。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江海关的情况有点儿复杂,于是李鸿章心生妙计,要拿这个复杂情况,搞死吴煦和杨坊。

做官要用自己人

李鸿章把吴煦、杨坊叫了来,召开了一次小型的工作会议。

会议开始,李鸿章先把朝廷的上谕拿给两人看。吴煦和杨坊看了,顿时面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