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董卓智商不靠谱(第5/8页)
这时候路人急忙上前相助:“太守大人,太守大人,这孩子是跟你儿子同名同姓,也的确是18岁,可他真不是你儿子。这孩子……人家另有亲爹的,他爹叫公孙延。”
太守公孙域道:“少来,你们骗不了我,这就是我儿子……”不由分说,强扭着那少年,把他拖回了家。
到家后公孙域对那少年说道:“孩子,我知道你并非是我的儿子,却强认你当儿子,你心里肯定不乐意。可你体谅体谅我这个做父亲的心情吧,我儿子和你同名同姓,同样的年龄,可是却少年早夭……你就认了我这个父亲吧,算是慰籍一个丧子老人的伤恸,好不好?”
那少年道:“你是太守,外边不知道有多少人,做梦都想给你当儿子。当了你的儿子,那就是官二代了。可我真的不行,我家是书香门第,做官也是我最渴望的事情。可无论如何,此事必须要征得我父亲的同意,就让回家,跟父亲禀报一下,好不好?”
太守道:“这也行,反正你如果跑了的话,我可以再把你追回来。”
少年回去之后,几天后回来了,对太守说:“太守大人,我爹说了,认你做父亲,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我得改名字。”
太守:“改名字?我明白了,你这个爹蛮狡滑的吗,我这边的便宜他让儿子来占,可儿子最终还是他的……算了,改名就改名吧。你爹让你改什么名?”
少年道:“我爹让我改叫公孙度。”
公孙度,三国时代最具智慧的人,在此横空出世。
【7.你将成为大佬】
少年公孙度,因为获得太守公孙域的赏识,正式成为官二代。但史书上说,公孙度这个官二代,在辽东政界不受重视。
之所以轻视公孙度,是因为他不是正宗的官二代,有伪劣假冒之嫌疑。他在辽东长年做个小吏,始终是郁郁而不得志。后来有个叫公孙昭的,他出任襄平县县令一职,特意任命了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做一名小小的伍长,但就是不肯重用公孙度本人。
看看吧,公孙度成为官二代的时候,才18岁。现在他的儿子都出来做官了,可他还只是一名小吏,这让公孙度的心里,是多么的窝火啊。
公孙度于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耐心的等待着。终于等到了智商不靠谱的董卓出来治理国家,公孙度发现他的机会来了。
公孙度研究后发现,董卓这个人具有着鲜明的侠客思维特点,非黑即白,两极对立。这种极端的思维,势必撕裂朝野,引暴大规模的群体性对抗。这个意思就是说,在董卓的思维引领之下,朝野中人将迅速的分化成不同的政治阵营,天下必将因此而大乱,而这,就意味着他的机会。
公孙度对身边的人说:“汉朝的福祚,行将结束,我决定和各位谋取王霸大业。”
听了他的话,身边的人就立即出去打探消息,很快打听到,当地的社庙里,有天夜里突然从地下钻出来块大石头。此石极是怪异,长约一丈多高,下面还有三块小石头支撑着它,模样就好象一只石鼎。
当地专业人士认真的研究过这块石头之后,对公孙度说:“这块石头,来历不凡啊。此石,模样长得跟当年的汉宣帝帽子上的装饰一模一样,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将成为辽东的大佬,据有全部的土地。”
公孙度笑道:“这个结果,我也猜到了。既然天命有归,那赶紧,看看朝廷有谁跟董卓关系好,让他推荐我。”
派人去朝廷上一找,找到了中郎将徐荣,他和公孙度是老乡。于是徐荣就去找董卓,说:领导,我来跟你汇报一下辽东的工作。辽东那边啊,现在乱成一团,需要加强领导,我建议派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吧。
董卓问:“这个公孙度……他是干什么的?怎么我没听说过他呢?”
徐荣解释道:“是这样子的,由于公孙度工作能力比较强,又是一身的正气,长期以来遭受到不良官员的打压,始终是一个小吏。现在我们以德治国,要弘扬正气,要打击歪风邪气,那就必须要重用象公孙度这样正直的人。”
董卓道:“那好吧,就任命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好了。”
由是小吏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上任后他先赴襄平县检查工作。襄平县的县令公孙昭,曾经任命过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做伍长,却不肯任用公孙度,现在,公孙度来找他说说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