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董卓智商不靠谱(第7/8页)
蒯良说:“子曾经曰过:‘我欲仕,斯仕至矣。’你只要行仁政,就可以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心了。”
蒯越说:“领导你别听我大哥瞎掰,我大哥他读书读傻了。这时候你连州衙都进不去,还行个屁仁政?你听我说啊,袁术其人不足为虑。只不过现今啸闹荆襄的这五十五支武装力量,其首领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心眼不够用,你只要忽悠一下他们,他们就会来见你,然后你赶紧把他们杀掉,这荆州就是你的了。”
刘表起身,掬躬道:“拜托两位了,请两位替我谋划。”
于是蒯良、蒯越兄弟,就出面邀请55位武装首领来饭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55个人居然全都来了,一个也不少。
来到之后饭局,刘表笑咪咪的坐在主位上,看着这55个江湖好汉,吩咐了句:“一个也不要留下,统统杀掉!”
“杀啊……”埋伏在屏风后面的甲士,呐喊着冲了出来,将55个缺心眼的人士,嘁哩喀嚓全都剁巴了。
于是刘景升尽收55支武装力量,独霸荆州。
霸占了荆州之后,刘表道:“现代这个时代,什么最贵?人才!”
欲得天下太平,非得最优秀的人才鼎力相助才行,于是刘表三雇茅庐,去南阳寻访人才。
【9.谁盯上诸葛亮的姐姐?】
明代大画家倪端,有一幅画传名天下,这幅画人称《聘庞图》。
这幅画画的是刘荆州刘表,他虽然称雄荆州,但四方诸候纷纷起兵,争战不息,刘表思慕得天下英雄相助,于是带了蒯良、蒯越兄弟,前往南阳寻访人杰。正行之际,就见田野中有一农夫,一边耕田,一边作歌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刘表听了大惊曰:“此诗如此不正常,吟歌者必然是我苦寻不遇的人杰。”
于是刘表下马过去,恭谨的问道:“老表,咋个称呼啊。”
那老农道:“我乃庞德公是也。”
刘表大喜:“原来先生便是江湖传说中的庞德公,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啊。听说先生与水镜先生司马徵、徐庶是好友,你们个个都有经天纬地之才,我刘表无德无能,代荆州父老请命,就请先生出山吧。”
就见庞德公在地上翻了个跟头,作歌曰:“鸟在树顶搭巢,晚上回去睡觉。乌龟水里掏洞,夜里无人打搅。老农家在原野,乐得自在逍遥。有请领导回衙,大家各得其妙。”
刘表道:“先生,求你了。就算你不看我刘表的面子,难道还能眼看着荆州的百姓,饱受战火的蹂躏吗?”
庞德公笑道:“天下有大势,若然其势将乱,终究是独木难支。你只知道百姓们都不想遭受战难之苦,却又忘记了,所谓这天下之势,说得就是人心。人心是个超复杂超怪异的东西,一方面都渴望天下太平,另一方面又是人心思乱,盼望别人倒霉。一旦人心思乱占到上风,那天下你想不乱都不可得。你等他们闹够了,人也死得差不多了,剩下来的人不想乱了,这时候你再收拾河山,就易如反掌了。怕就怕你逆人心而上,其结果只能是被思乱的人心所湮没,没什么效果的。”
刘表道:“先生说得固然有道理,可先生不替天下苍生着想,总该替自己想想吧?若然是先生不出山,你又为自己的儿孙,留下来什么呢?”
庞德公笑道:“你只知道当官可以尽舒心中志向,又如何知道乱世为官,不过是坐在烈火熊熊的釜锅之上,不被煮熟烤烂的概率,几稀。”
刘表苦劝庞德公,没有效果,只好叹息而去……且慢,原来刘表也曾荒野求贤,三雇茅庐,那他怎么不说把诸葛亮请出来呢?
这事还真不能怪人家刘表,怪只怪诸葛亮出生的太晚。当刘表荒野求贤的时候,是公元190年,诸葛亮才刚刚10岁,这让刘表怎么请他?
当时诸葛亮不仅年龄幼小,最要命的是他当时不在荆州。等到又过了七年而后,诸葛亮已经17岁了,他抱着书箱,被姐姐拉着手,在流亡的人群众队伍中匆忙奔逃,一边逃命,一边大声疾呼:“天下之大,竟然放不下俺的书箱,求读书,求别打架啦……”
逃亡中,诸葛亮的姐姐打听到荆州地区,被刘表治理得一片太平,就立即牵着诸葛亮的手,逃亡到了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