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董卓智商不靠谱(第4/8页)
好人是不会砍人的,只有坏人才会执行董卓这道命令。他下令让好人砍坏人,可结果却是:好人全都被坏人砍光了。
58岁的董卓,终于醒过神来了。感情这世上都是坏人,难怪那么多的士大夫,读了那么多的书,却硬是治理不好这么个国家。有这么多的坏人,你怎么可能干出个名堂来?
坏人坏就在坏在,不管你怎么治理国家,你的政策都会被他扭曲了来干坏事。
好人的悲摧,就在于他们太善良,甭管你如何帮助他们,你的努力都会被坏人利用,反过来搞死好人。
【5.朝廷是如何被撕裂的】
当董卓开始治理国家的时候,才发现他的脑子,压根就不够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可是少年成名的侠客啊,而且左右手都能够开弓射箭,这么好的身手,难道还治理不好一个国家吗?
治理不好的。因为治理国家,要用的脑子。而老侠客董卓,只是个技术熟练的杀人专家,脑子却是非常的原始。
要知道,董卓是少年英风的侠客出身。侠客是干什么的?当然是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所以侠客思维是最简单的二分法,这世上就分为好人坏人,好人就是穷人,富人就是坏人,所以要劫富济贫。这世上势力强大的,就是坏人,势力弱小的,就是好人,所以除暴才能安良。
这个思维有错吗?没错才怪!
要知道,人之所以被称为坏人,是因为他干了坏事,只有正在干坏事的人,才有资格享受坏人待遇。一个没干坏事的人,是不可以凭空说人家是坏人的。好人也好,坏人也罢,都只不过人性的表露。
董卓永远也不会想明白,好人坏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当他在干好事的时候,我们称他为好人。可他一转身又去干坏事了,这不是好人变坏了,只是他天性中邪恶的欲望,表露了出来。
如此简单的二分法,拿来治理国家,结果就是象董卓遇到的情形,弄得天怒人怨,血腥弥天。
事实上,正是董卓这种极端的二分法,才导致了天下分崩,所以他才被修史者憎恶,称其为国贼。董卓错就错在,他不该把江湖上的规矩,拿到庙堂里来治国。江湖之上,讲究的是快意恩仇,所以一定要将人分为敌与我,是敌人就宰掉。可是治理国家,最怕是这种极端的分类方法,逼出人性中的恶来,让好人也成为凶残的恶棍。
简单来说一句话:董卓的脑子不够用,因为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把江湖规矩搬了来,结果天下大乱不说,连同他自己,也落得个身败名裂。
话说朝廷之上,原本是人精扎堆的地方。发现董卓的脑子不够用,立即有两个人精抢入历史,先行捞到了一票。
【6.做梦想当官二代】
三国时代的第一智者,公推诸葛亮。但公正客观的说,诸葛亮在三国智谋排行榜上,最多不过是排到二三的位置,排第一名的,另有其人。
这个人是谁呢?
话说辽东襄平地区,有一个豪族大门,复姓公孙。当地的太守叫公孙域,公孙域有个儿子,叫公孙豹。那公孙豹少年时代聪明颖悟,让公孙域爱如珍宝。可不曾想,到了小公孙豹18岁的那一年,忽然得了场怪病,死掉了。
当时公孙域伤心的,嚎淘大哭,哭死过去又活过来,一连多日,才依依不舍的替儿子下葬。可是在下葬的途中,公孙域突然听到有人叫他儿子的名字:“公孙豹,公孙豹,你去哪儿……”公孙域一扭头,惊讶的见到已经死去的儿子,穿着一身布衣服,正挤进人群里来,看自己的葬礼。
当时公孙域嗷的一声,猛冲过去,揪住儿子:“孩儿,你真的活过来了?”
小公孙豹拼命挣扎,大喊着:“我不是你儿子,快放开我,放开我。”
公孙域诧异的问道:“不是我儿子?这怎么可能,我来问你,你是不是叫公孙豹?”
那孩子答道:“是啊,我叫公孙豹。”
公孙域乐了:“我再问你,你今年是不是18岁?”
那孩子道:“对,我是18岁……”
公孙域哈哈大笑:“孩儿,你又跟爹调皮,你名字公孙豹,今年18岁,怎么可能不是我儿子?儿子别闹了,快跟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