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牛刀小试走仕途(第18/21页)

这里边又有一桩天大的悬案,当时诸考生中,水平最高的是唐伯虎和富二代徐经,主考官是大滑头李东阳和程敏政,而且程敏政最是欣赏唐伯虎和徐经,没听说过王守仁是谁。

史载,程敏政阅过试卷之后,高兴地对人说:我看到两张水平超高的卷子,敢和你们打赌,这两张试卷,铁定是唐伯虎和徐经的。

此言一出,立即有一封匿名举报信飞入皇宫,落在当时的孝宗皇帝的龙床上:爆料,爆料,紧急爆料,主考官程敏政,泄露了考题给考生唐伯虎、徐经……孝宗见此匿名举报信大怒,立即将程敏政撤职,唐伯虎和徐经两人,被拖入牢房往死里打,打到他们招认为止。

富二代徐经受不了折磨,进了大牢就招了,说他让自己的家童,花银子从程敏政那里买到了考题。

既然有了口供,那就三堂会审,进行最后判决。

不承想,三堂会审的时候,徐经突然翻供,说他的口供是屈打成招的。如果他不编瞎话抹黑自己,铁定会被当场活活打死。会审诸官目瞪口呆,就把这个情形报给了孝宗皇帝。

孝宗皇帝就是宪宗皇帝的儿子了,猜猜他是怎么判决的?

判决如下:给徐经平反冤案,至于唐伯虎嘛……流放算了,至于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估计再也没人弄清楚了,干脆一股脑儿全扣在唐伯虎的头上,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唐伯虎当时没说什么,就是回家后被老婆打了个半死。而富二代徐经,却因为咽不下这口气,竟然活活地气死了。

大才子唐伯虎就这样被流放了,因此也就不可能来京师领导文化复古运动,这场文化复古运动没有他的领导,却是些五流诗人扎堆儿叽叽歪歪,这岂不是扯淡?

谎言下的圣贤之路

有意思的是,王守仁是满山遍野去找老道,而在唐伯虎这里,却是老道自己找上门来。史载,有个衣衫破烂的老道,来找唐伯虎投资,要求两人合伙经营炼丹,炼出金子来大家一起发财,唐伯虎听了,顺手抢过老道手中的一柄折扇,在上面题写道:

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

如何不自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

唐伯虎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你既然有烧炼金丹的本事,何必还要找合伙人?像你这种骗子,最多也就忽悠忽悠王守仁,想骗我唐伯虎,还差着点儿。

总而言之,唐伯虎真的有点儿像现代影视剧中的那个幽默形象,比方他给一本专写神仙故事的《列仙传》题诗,诗曰:

但闻白日升天去,不见青天走下来。

忽然一日天破了,大家都叫阿。

这首诗最后三个字“阿”,是江南儿语。江南一带的小朋友遇到害羞丢脸的事情,就齐齐拍掌叫:阿,阿……诗居然可以这样写,估计你就算是打死王守仁,他也不敢这样搞。

事实上,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王守仁的——未必是写给王守仁本人,毕竟唐伯虎和他无冤无仇,但却是写给王守仁正在干的事情的。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那些脑子灌水、神经短路缺心眼儿的人儿啊,你一天到晚地往深山老林里钻,求仙访道,梦想着飞天成道,成为圣贤,你少来忽悠了。都听到你瞎掰这个成仙了,那个得道了,真要有这回事儿,你怎么不把这些成仙得道的人,拉过来让大家瞧瞧呢?王守仁,你尽管放开牛皮吹吧,吹吧吹吧,等到哪一天,“嘣”的一声巨响,牛皮吹爆了,我看你到时候咋整。

可以确信,这也是当时京城诸官对王守仁的工作评价。

放着正儿八经的工作不好好儿干,一天到晚钻原始森林,一会儿忽悠说你遇到个不存在的蔡蓬头,一会儿瞎掰说你遇到个身上长满了鞭毛孢子的原始人,谁信你呀?

总而言之,王守仁发现他有点儿混不下去了。

辞职,病退。

他的辞职报告在第一时间被批准。明摆着,大家都有点儿受不了他了。

郁闷的王守仁回到老家余姚,学着他三世祖王与准的花样,钻进了四明山的老鼠洞里。娶六个老婆扔在家里,他自己却去钻老鼠洞,这么个搞法,有派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