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篇】 东汉末年军职制度演变【转载】(第8/12页)

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治大狱,武帝所制,不常置。

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

年复置。位在三公上。

太师、太保,皆古官,平帝元始元年皆初置,金印紫绶。太师位在太傅上,太

保次太傅。

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

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

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

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又均官、都水两长丞,又诸庙寝园食宫令长丞,

有雍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又博士及诸陵县皆属焉。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

为祠祀,武帝太初元年更曰庙祀,初置太卜。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

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稍增员十二人。元,

帝永光元年分诸陵邑属三辅。王莽改太常曰秩宗。

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

郎、谒者,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皆属焉。大夫掌论议,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

大夫,皆无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元狩五年初置谏大夫,秩比八百石,太初元年更

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如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

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

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二千石。郎中有车、

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谒者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有仆射,秩

比千石。期门掌执兵送从,武帝建元三年初置,比郎,无员,多至千人,有仆射,

秩比千石。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贲郎,置中郎将,秩比二千石。羽林掌送从,次期

门,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名曰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又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羽

林,官教以五兵,号曰羽林孤兒。羽林有令丞。宣帝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秩

比二千石。仆射,秦官,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

课之,军屯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取其领事之号。

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有丞。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复为卫尉。

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丞。卫士三丞。又诸屯卫候、司马二十二官皆属

焉。长乐、建章、甘泉卫尉皆掌其宫,职略同,不常置。

太仆,秦官,掌舆马,有两丞。属官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各五丞一尉。

又车府、路軨、骑马、骏马四令丞;又龙马、闲驹、橐泉、B05A駼、承华五监长丞;

又边郡六牧师菀令各三丞;又牧橐、昆F75A令丞皆属焉。中太仆掌皇太后舆马,不

常置也。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家马为马挏马,初置路軨。

廷尉,秦官,掌刑辟,有正、左右监,秩皆千石。景帝中六年更名大理,武帝

建元四年复为廷尉。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左右平,秩皆六百石。哀帝元寿二年复为大

理。王莽改曰作士。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

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行人为

大行令,初置别火。王莽改大鸿胪曰典乐。初,置郡国邸属少府,中属中尉,后属

大鸿胪。

宗正,秦官,掌亲属,有丞。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内

官长丞。又诸公主家令、门尉皆属焉。王莽并其官于秩宗。初,内官属少府,中属

主爵,后属宗正。

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有两丞。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