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第四(第4/8页)

1941年3月28日,文学家伍尔芙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投河自杀。此前,她给丈夫写信说:“我不能再继续糟蹋你的生命。”此前,她还对朋友说过对丈夫的感激:“要不是为了他,我早开枪自杀了。”

1942年2月22日,作家茨威格和夫人伊丽莎白·奥特曼在里约热内卢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他的遗言是:“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

1943年2月14日,数学家希尔伯特在格丁根辞世。他的墓志铭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也终将能够知晓!”

1944年12月30日,作家罗曼·罗兰逝世,享年78岁。他一生以人道主义来反抗现实社会的庸俗龌龊:“让我们把窗子打开!让我们把自由的空气放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

1945年7月20日,诗人瓦雷里逝世。根据戴高乐将军的建议,法国为其举行了隆重国葬,墓碑上铭刻着他的诗句:“放眼眺望这神圣的宁静,该是对你沉思后多美的报偿!”

1946年8月13日,作家威尔斯最后一次走出家门参加选举。3个星期后,他死于肝癌,享年79岁。他自承:“我是英国人,但我算是早期的人类。我一直被流放在我所渴望的国际社会之外。我愿意向无数代人之后的那个更好、更广阔的世界致敬!或许日后,在那个世界中会有人愿意回顾并感激来自我这个祖辈的敬礼。”

1947年4月3日,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去世。葬礼的那一天,美国所有的汽车生产线停工一分钟,以纪念这位“汽车界的哥白尼”。他的名言是:“如果他们愿意把工作分割成一个个小部分,便没有无法处理的工作。”

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信徒们陪同下,参加一次祈祷会,当他步入会场时,早已隐藏在人群中的纳图拉姆走到甘地面前,一面弯腰向甘地问好,一面迅速地掏出枪,抵住甘地枯瘦赤裸的胸膛连放三枪,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他洁白的缠身土布。甘地捂着伤口,发出最后的声音:“请宽恕这个可怜的人。”

1948年,今天已列入世界经典的《1984》写竣并出版,伊顿公学的高才生、终生自苦的奥威尔有了转机,这个上流社会的浪子才开始有钱了。然而他没有享受什么,1950年1月即因肺病去世,年仅47岁。有人说:“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1948年9月11日,当生命的最后时刻来临时,巴基斯坦立国运动领导人真纳面对医生的安慰,神态清醒地凝视着他说:“我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了。”在真纳逝世后,巴基斯坦人花了相当于15亿元人民币的钱和近30年的时间,为他建造了一座雄伟的“国父墓”。

1948年12月23日,日本甲级战犯松井石根在东京被送上绞刑架。松井石根眼中的中国,是闭塞、固执、暴虐和窒息的,他想以大哥的身份来指导中国。他曾经在法庭上为侵华战争狡辩,他说,这就像一家内,当哥哥的,实在无法忍受弟弟的乱暴,而打了他,这是因为太爱他,而促使他反省的手段。

1949年8月16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因车祸而丧生。自《飘》出版后,她再也没有发表任何作品。有人说,从她成名之刻起,“她停止了成长,实质上她已从精神上死亡。她本可以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幸福的女人,可她没有”。

1950年11月2日,萧伯纳在赫特福德郡埃奥特圣劳伦斯寓所因病逝世,终年94岁。临终前他对女佣说:“太太,你想让我像古董一样永远活下去吗?我已经完成了我要做的,我要走了。”萧伯纳毕生创造幽默,他的墓志铭虽只有一句话,但恰巧体现了他的风格:“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发生的。”

1951年4月29日,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他失去知觉以前,对看护他的贝文夫人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为美好的一生!”

1952年7月26日,艾薇塔无限遗憾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说:“我这一生,只有生病时才会流泪。”最后一刻,她对庇隆说:“小瘦子走了。”这一年,她33岁。她的名言:“如果我为阿根廷而死,请记住:阿根廷,别为我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