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国复兴梦,东罗马悲乎,幸哉(第17/36页)
在亚美尼亚,德奥多尔斯也表现突出,大败波斯军,再次攻入美地亚。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抓住有利时机,派一支精锐部队经美地亚、阿西利亚直捣波斯首都泰西封。他自己指挥主力出科尔奇斯,沿底格里斯河南下,两支军队互相策应。这是东罗马与萨珊波斯相邻400多年来首次派军大规模攻入萨珊波斯境内。
面对东罗马军的大规模进攻,库斯鲁二世被迫与东罗马军在波斯境内决战。他把所有留在国内的士兵都集中起来,拼凑了一支军队,任命拉扎特斯为统帅,进行决战准备。库斯鲁二世对即将出征的拉扎特斯说:“胜利与殉国,希卿任选其一。”同时,他又派信使火速赶往卡尔西顿,召夏尔·巴尔兹迅速率军回国参加决战。不过,信使在途中被东罗马军俘获,使波斯军无法得到后援。这是波斯军后来决战失利的重要原因。
公元627年12月12日,东罗马军和波斯军在古城尼尼微附近进行了一场关乎国运的决战。战斗从拂晓至中午仍未见胜负。在激战中,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身先士卒,亲自率军发起猛烈攻击。东罗马士兵勇猛拼杀,战场上人喊马嘶,声震如雷。波斯军损失惨重,统帅拉扎特斯阵亡。直到傍晚,波斯军才稳住阵脚,主动后撤,准备寻机再战。
不久,波斯军向东罗马军发起进攻。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见波斯军来势汹汹,决定避而不战,亲自率军趁夜色从小路昼夜兼程,直扑库斯鲁二世所在地——波斯陪都达斯塔噶德城。库斯鲁二世见势不妙,一面下令拆掉达斯塔噶德护城河上的木桥,一面再派信使召夏尔·巴尔兹率军回波斯。但是,东罗马军进军神速,一切都无济于事了。无奈,库斯鲁二世见保不住达斯塔噶德,只好弃城逃走。
希拉克略率军进入达斯塔噶德城,将离宫(都城之外,皇帝永久性居住的地方)内的财宝、积蓄抢劫一空,并放火焚烧了宫殿,并继续率军向萨珊波斯首都泰西封挺进。不过,他很快发现自己选择的时机不对——天寒雪大,加上波斯名将夏尔·巴尔兹率领的大军即将撤回波斯,如果遇到泰西封守军顽抗,那么东罗马军将可能遭到内外夹击,最终被消灭在泰西封城下。理智的希拉克略下令将东罗马军撤回美地亚休整,同时派人去泰西封,提出休战议和。
希拉克略是越战越理智,但他的对手库斯鲁二世却越战越不理智——战场上的接连失利使他恼羞成怒,不顾国库空虚、兵力不足等客观条件,拒绝希拉克略的媾和要求,誓与东罗马血战到底。
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公元628年,一部分波斯贵族联合夏尔·巴尔兹发动政变,库斯鲁二世被逮捕入狱,他儿子西罗斯成为波斯国王,即科巴德二世。
公元631年,科巴德二世与东罗马议和。条约规定:波斯立即归还历代侵占的东罗马领土;无条件释放东罗马俘虏;归还抢自耶路撒冷的“圣十字架”;归还一切抢劫的东罗马财物,并偿还相当数额的军费。
经过多年战争,东罗马每次都是赔钱实现和平,但在希拉克略拼死一战的情况下,东罗马不仅扭转了首都君士坦丁堡被萨珊波斯包围的不利局面,还进行了反攻,攻下了萨珊波斯的陪都,包围了其首都泰西封,破天荒地逼迫萨珊波斯割地赔钱签约结束战争。如果当初查士丁尼一世像希拉克略一样下定决心决死一战,那么不仅不会受屈辱,而且还可能恢复几百年前罗马帝国那般的辉煌。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被东罗马打败后,萨珊波斯不仅再也无力向东罗马发动战争,而且到公元651年,还被曾经臣服于自己的阿拉伯人灭亡了。不过,这一地区并不宁静。东罗马失去了萨珊波斯这个强敌,却不得不面临更强的敌人——阿拉伯帝国。这或许是东罗马的宿命,不得不时时刻刻面对强邻的威胁。
5. 君士坦丁堡危机,东罗马再次撞上好运气
东罗马是悲催的,同时也是非常幸运的;东罗马是幸运的,同时也是非常悲催的。东罗马与萨珊波斯恶战了数百年,总算打败了强邻,但还没来得及享受战争胜利的红利,周边出现了另一个更强大的对手——趁东罗马和萨珊波斯鏖战之际迅速崛起的、同时向东罗马和萨珊波斯开战的阿拉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