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国复兴梦,东罗马悲乎,幸哉(第16/36页)

公元620年,夏尔·巴尔兹率军从埃及赶到卡尔西顿,参加围攻君士坦丁堡。得到增援的波斯军乘船强渡博斯普鲁斯海峡,试图从海上进攻君士坦丁堡。东罗马舰队拼死拦击,波斯军伤亡士兵4000余人,进攻受阻。

见此情景,库斯鲁二世向希拉克略提出休战条件:东罗马每年向波斯交付2000塔兰特(古代中东和希腊-罗马世界使用的质量单位。在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使用的计量系统中,1塔兰特等于60明那,1明那等于60舍克勒)金银、1000件绢衣、1000匹马、1000个美女。迫于形势,希拉克略答应了,但以时间仓促为由,要求延缓纳贡期限。双方达成休战协定。

利用这短暂的时机,希拉克略大力加强陆海军军备。公元621年,他又以黄金20万磅的代价与阿瓦尔人议和,消除了后顾之忧。

一切准备就绪,公元622元,希拉克略下定决心与波斯人死战。他先将太子留在君士坦丁堡,把后事托付给主教和元老院,然后抱着必死的决心,亲自率领东罗马军主动进攻波斯——他想将战争引到远离君士坦丁堡的地方,企图通过牺牲自己所率的这支军队与波斯军决战来挽救东罗马。这种坚定的决心,这种英明的战略,是东罗马建国以来少有的,既是一种迫于现实的无奈,也寄托着东罗马绝处逢生的希望。

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率领东罗马军避开正面的波斯军,乘军舰出其不意地在小亚细亚南端西里西亚的伊索斯港登陆。这里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大败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古战场。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在此登陆,想激励士兵们努力拼杀,打败萨珊波斯军。驻扎在卡尔西顿城的波斯军得知东罗马军在自己身后的伊索斯登陆,十分惊慌。为保住补给线,他们马上分出一支军队火速赶往伊索斯。希拉克略率军迎击,双方在卡帕多西亚相遇。

战斗中,在希拉克略激励下,东罗马军奋勇拼杀,人人争先,大败波斯军,乘胜收复小亚细亚东部。初战告捷,东罗马军士气大振。希拉克略更加坚信自己制定的战略的价值了。

公元623年,希拉克略又率东罗马军在小亚细亚北部的特拉帕作斯港登陆。在击退波斯军后,东罗马军占领科尔奇斯。在这里,希拉克略所部得到许多来自高加索山区蛮族雇佣军的补充,实力进一步增强。不久,东罗马军又夺取亚美尼亚,攻入美地亚,占领塔里斯城。

面对接连取得的胜利,希拉克略并没被冲昏头脑,而是理智地分析了形势。他认为自己率领这支军队的当务之急是进行休整,补充士兵和给养,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为避免过早与波斯军决战,希拉克略下令停止进攻,原地休整。接下来的两年,东罗马军步步为营进攻波斯军,不仅逐步平定了小亚细亚西部,还发展壮大了自身的实力。

在希拉克略逐步稳定局势时,波斯军却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陷入困境之中。战场上的失利和军队的大量减员使波斯军面临着许多困难。为了补充兵员,库斯鲁二世下令大量募集新兵,并打破惯例将广大下层贫苦人民强制编入军队。

公元626年,库斯鲁二世制订了一份详细的新的进攻作战计划。按计划,波斯军兵分两路:一支由5万人组成,进攻亚美尼亚,牵制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率领的这支东罗马军;另一支由夏尔·巴尔兹指挥,从南方经小亚细亚在卡尔西顿城与阿瓦尔人会合,力争在短时期内攻下君士坦丁堡。这是对希拉克略所制定战略的一种反制,只要实施成功,东罗马将会亡国。

识破波斯军的动向后,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他将所率领的东罗马军分为三部分:一支横渡黑海,前去援救君士坦丁堡;一支由他弟弟德奥多尔斯率领,负责在亚美尼亚与波斯军周旋;第三支主力由希拉克略亲自指挥,作为机动部队,静观战局发展再决定出击方向。后来的历史证明,希拉克略这个及时英明的决策,不仅“一战定乾坤”,挽救了东罗马,还让一百多年来被萨珊波斯暴打的东罗马首次扬眉吐气了一回。

公元626年8月,8万阿瓦尔大军向君士坦丁堡发起进攻。在激战10天后,他们被东罗马军击退。失利的阿瓦尔人欲乘船渡过海峡,与波斯军会合,但遭到东罗马舰队的猛烈攻击。在东罗马军的海陆夹攻下,阿瓦尔人解围后引兵北遁,从此一蹶不振。而失去阿瓦尔人的协助,萨珊波斯想攻下君士坦丁堡就没多大希望了。